盘点目前领先的六大新一代石墨烯电池技术
石墨烯电池目前虽然遭到了巨大的质疑,但石墨烯电池仍然具有良好的前景,不失为动力电池的研究方向之一,这次就为大家盘点目前领先的6大新一代电池技术。
如今,汽车的电动化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潮流,不管是传统车企也好,“野蛮”入局的新兴企业也好,都纷纷布局电动汽车市场。正如燃油车最重要的是发动机,电动汽车最重要的非电池莫属!电动汽车行业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全依赖电池技术的先进程度。
通常我们说得最多的动力电池主要包括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以及三元锂电池,这三种电池各有优缺点:
三元锂:
优点:能量密度高、振实密度高。
缺点:安全性差、耐高温性差、寿命差、大功率放电差、元素有毒(三元锂电池大功率充放电后温度急剧升高,高温后释放氧气极易燃烧)。
磷酸铁锂:
优点:寿命长、充放电倍率大、安全性好、高温性好、元素无害、成本低。
缺点:能量密度低、振实密度低(体积密度)。
锰酸锂:
优点:振实密度高、成本低。
缺点:耐高温性差,锰酸锂长时间使用后温度急剧升高,电池寿命衰减严重。
尽管目前市面上不存在集“能量密度高、耐高温低温、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成本低”于一体的电池,但科技始终在进步,近年来有许多“实验室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接下来为您盘点过去一年内的前沿电池科技,这其中也许就有未来将普及的新一代电池。(排名不分先后哦)
新型石墨烯电池充电7秒钟续航 35 公里
有这么一种电池,一次充电时间只需 8 分钟,可行驶 1000 公里……这种电池就是石墨烯电池,也被唤作“超级电池”。
事实上,为了找到理想材料,科学家可是费尽了心思。终于,中科院研究发现,氮掺杂有序介孔石墨烯的性能表现最佳。
优势:实现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而且还可以通过使用水基电解液,做到无毒、环保;价格低廉、安全可靠。
但是,but,该石墨烯电池号称充电 7 秒钟,续航 35 公里,可想而知对充电功率的要求会极高!
从实验室到工厂再到市场,它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自主研制的锂硫电池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锂硫电池的优势:原料储量丰富、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的高比能量二次电池。最接近实用化的下一代二次电池技术。
锂硫电池的缺陷:单质硫是绝缘性材料、电极反应活性低且易流失。
为解决这一系列难题,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先后研制出高性能电池关键材料和关键部件,开发出大容量锂硫电池及电池组技术。
据第三方检测报告显示,该研究组研制的 35Ah 电池的比能量达到 566Wh/kg(25℃ 测量),39Ah 电池的比能量达到 616Wh/kg(50℃测量),1kWh 锂硫电池组的比能量达到 332Wh/kg。
这是迄今世界上比能量最高的锂硫电池和电池组。
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电池
“可呼吸”电池的初级版本是锂-氧气电池:以金属锂作负极,正极为由碳、贵金属或过渡金属氧化物等构成的空气电极,放电时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充电时再放出氧气,因此被称为“可呼吸”电池。
在此基础上,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以钠金属片为负极,四甘醇二甲醚处理过的多壁碳纳米管为正极,成功研发出“可呼吸钠-二氧化碳电池”电池,不仅原料丰富、制备方便,同时,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优势:钠-二氧化碳电池具有高达 1100Wh/kg 的理论比能量,可循环 200 次而无明显衰减,具备很好的可逆充放电活性和稳定性。
剑桥大学锂-空气电池:充电超 2000 次能量密度提高 10 多倍
锂-空气电池一直被业界誉为“终极电池”,其能量密度能达到锂离子电池的十倍。
优势:剑桥大学开发出的锂-空气电池模型蓄电能力约为 3000Wh/kg,是现有锂离子电池的约 8 倍,循环充放电上千次,首次循环充放电效率高达 93%。
不过,目前这项技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研究人员也表示“商品化还需要至少 10 年”。
半固态锂液流电池成本仅为三分之一
半固态电池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与一家名为24M的衍生公司合作研制出的一种新型半固态液流电池。
优势:每单位体积传递的电力是传统电池的10倍;制造成本为现有电池成本的三分之一;充电一次,电动汽车可行驶300公里;易回收利用。
劣势:原理和结构与现在的电池完全不同,生产线设计、质量控制、测试标准、量产工艺这些东西都得从头摸索。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如果最后量产成功了,这个成就可与当年索尼发明锂离子电池相提并论。
新型电池将使电池寿命提升 400 倍
美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以金纳米线为材料的新型电池,可以反复充放电数万次。这一突破可能使生产寿命超长甚至终生无需更换的商业电池成为现实。
纳米线的优势:结构极小,导电性极强,有很大的表面积以完成电荷的传输和存储。
纳米线的缺点:极其脆弱,难以承受反复充放电和卷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研究人员先为金纳米线罩上一层二氧化锰外壳,然后将其卷绕在一起,置入用类似树脂玻璃材料构成的电解质中。
事实证明,这种设计十分稳定有效。研究人员在 3 个月中进行了 20 万次充放电循环。没有出现电池储电能力下降或纳米线折断的情况。
新品more
ADI 技术视频more
LT3094: 在 1MHz 具 0.8μVRMS 噪声的负 LDO
LT3094 是一款高性能低压差负线性稳压器,其具有 ADI 的超低噪声和超高 PSRR 架构,适合为噪声敏感型应用供电。该器件可通过并联以增加输出电流和在 PCB 上散播热量。
LTM8002:高效率、超低 EMI 降压型电源 μModule
LTM8002 是一款 40VIN、2.5A 降压型μModule® 稳压器。它内置了开关控制器、电源开关、电感器和所有的支持性组件。该器件支持 3.4V 至 40V 的输入电压范围,和 0.97V 至 18V 的输出电压。
具电源系统管理功能的超薄型 μModule 稳压器
LTM4686 是一款双通道 10A 或单通道 20A 超薄型降压 μModule 稳压器。该器件1.82mm 的高度使之可放置到非常靠近负载 (FPGA 或 ASIC) 的地方,从而共用一个散热器。其 PMBus 接口使用户能改变主要的电源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