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哪些领域会有较快的增长速度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区块链底层架构的竞争愈演愈烈
当前,市场对于区块链底层架构的标准尚未形成统一共识,区块链底层架构研发以初创企业通过对开源区块链项目进行修改和完善的方式进行,少量初创企业尝试自主研发底层架构。
随着参与区块链底层技术架构研发的机构和企业越来越多,特别是以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华为、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的参与,市场上满足各类商业需求的区块链基础平台不断涌现。
根据赛迪全球公有链评估指数,仅作为评估对象的全球主流公链平台已超过30个。
实际上,全球公有链项目远超过这个数目,而且数量上还在不断增加。不同区块链平台之间在设计理念和实现方面不尽相同,在区块链底层架构的标准尚未达成共识之前,区块链平台技术与应用的竞争日趋激烈。
公有链方面,以以太坊、EOS为代表的区块链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其技术与应用生态正得到市场的认同。
国内NEO、公信宝、星云链等公有链项目提出了各自基础架构设计理念并予以实现,同时积极推进开源社区建设和应用生态完善。
但相比国外优秀公链项目,国内公有链平台仍处于跟随状态。联盟链平台方面,IBM的Fabric已经成为联盟链技术平台的典范。
基于Fabric的行业解决方案已经在金融、供应链、存证、物流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微众银行、万向区块链及矩阵元三方共同开发了BCOS区块链开源平台,提供企业级应用服务。区块链BaaS(区块链即服务)平台方面,国内互联网巨头纷纷进行战略布局。
2017年4月,腾讯发布区块链白皮书并推出可信区块链Trust SQL;2018年3月,京东全面启动了区块链技术在业务场景中的应用探索与研发实践;2018年8月,阿里云宣布发布企业级BaaS平台,支持一键快速部署区块链环境,实现跨企业、跨区域的区块链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12月,已有9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发布BaaS平台。未来,区块链底层平台发展百花齐放,平台研发、应用推广、生态培育的竞争愈发激烈。
区块链底层平台竞争情况 赛迪区块链研究院整理
区块链行业标准规范将加快推出
我国在区块链相关标准建设方面已有一定基础,我国相关标准化组织、联盟协会、研究机构等已将区块链标准化提上议事日程,开展了组织建设、标准预研等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在区块链技术架构标准方面,2016年12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中心联盟发起可信区块链工作组,展开《可信区块链》系列标准制定;2017年11月ISO/TC 307第二次会上,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有关区块链术语和概念、参考架构、分类和本体等8项国际标准立项中,我国分别承担了分类和本体的编辑以及参考架构的联合编辑职务。
同时,由中国主导开展名为《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中的数据流动和数据分类》的新工作项目研究;2018年1月,《信息技术 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 参考架构》作为区块链领域的首个国家标准获批立项;2018年3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提出筹建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8年4月,中国区块链生态联盟宣布成立《区块链平台一般技术要求(暂定名)》和《区块链企业服务能力一般要求(暂定名)》标准起草工作组,并在2018年10月发布《区块链平台一般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推动标准研制工作;在区块链安全标准方面,2018年4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了对《区块链安全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立项评审工作。2018年11月,《区块链平台安全技术要求》行业标准正立项并起草,将明确区块链平台面临的主要威胁和安全体系架构。
我国区块链标准制定时间表 赛迪区块链研究院整理
可见,我国区块链相关标准研制工作从2016年开始起步,并在2017年至2018年快速展开,目前已经基本形成多个团体区块链标准,区块链国家标准也在筹划中,一系列相关标准将加快推出,从而推动区块链产业市场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技术创新推动性能安全不断完善
当前,区块链技术尚不成熟,仍处于发展早期。对于区块链性能、隐私保护、可扩展能力以及安全问题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正在不断涌现。
针对区块链性能问题,出现如下几类创新解决方案。
一是并行的方式。例如以太坊分片技术、墨客MOAC子链技术、Fabric多通道技术;
二是DAG(有向无环图)方式。例如区块链与物联网创新项目IOTA采用DAG技术使得区块链系统的可扩展性不再受到区块大小限制,仅取决于网络带宽、CPU处理速度和存储容量等限制;
三是优化共识算法的方式。例如PoS共识算法通过保持多中心情况下减少参与共识的节点的方式以获取性能的提升;
四是链下扩容方式。例如闪电网络、雷电网络等创新技术提高区块链处理交易能力,实现即时确认、低费用、高吞吐量的支付。
针对区块链技术中隐私保护问题,业界提出了混币、环签名、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多方安全计算等创新技术方案。针对区块链可扩展和互联互通问题,业界提出了跨链的解决方案。
主流的跨链技术有侧链/中继、公证人机制和哈希锁定三种方式,代表项目分别有COSMOS,Ripple,Lightning network。针对区块链安全问题,尤其是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安全问题、公私钥存储安全问题以及底层平台攻击问题,业界提出了代码审计、形式化验证、智能硬件钱包、混合共识机制等解决方案。随着学界和业界对区块链研究不断深入,区块链技术创新成果将不断落地。
行业应用试点示范效应快速显现
随着区块链技术不断发展,产业链不断完善,社会认知逐步提高,场景日益丰富,区块链应用效果逐步显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块链率先应用于如跨境支付、数字内容版权、电子存证等天然数字化的场景之中。
跨境支付方面,支付宝推出首个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汇款服务;数字内容版权方面,百度,360分别上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原创图片认证平台——图腾、图刻;纸贵科技构建了专业的全类型版权存证平台;腾讯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游戏道具等虚拟数字资产确权和保护。
电子存证方面,杭州上线全国首个电子证据平台和司法区块链,解决电子证据存取证难题;北京互联网法院在受理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的案例中使用了区块链取证存证技术。二是区块链应用于传统行业多方协作场景中。
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和可追溯降低参与各方信任成本,提高了协作效率,在供应链金融、溯源等需要多个参与方协作的业务领域得以深入应用。
例如,腾讯推出了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并已经有多个项目落地。京东“跑步鸡”项目,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溯源跑步鸡养殖、屠宰、检验检疫、仓储、运输全程信息,并可通过APP查询,形成全流程追溯信息数据闭环。
产业规模与产业应用爆发式增长
随着区块链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国内资本对区块链行业投融资力度逐步加大,区块链企业商业模式和场景逐步清晰,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速度加快,区块链市场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产业规模将引来爆发式增长。
经过2016年和2017年区块链概念普及、技术逐步完善和场景探索,2018年进入区块链应用相对快速落地的阶段,包括金融、供应链、文化娱乐、社会公益、教育就业等多个应用场景的区块链技术应用都将逐步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区块链产业规模将迎来快速增长。
根据赛迪区块链研究院调研相关厂商和业内专家,同时对国家工商总局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中专业从事区块链底层技术、应用产品、技术服务方面的企业进行查询统计,2018年全年,我国提供区块链专业技术支持、产品、解决方案等服务,且有投入或产出的区块链企业共672家,预计到2021年,我国区块链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衍生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