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的智慧交通建设情况了解一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北京市海淀区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智慧交通的建设。2020年7月8日,海淀区正式举行了“2020年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发布了海淀区智慧交通建设的一些情况。
电子警察+智慧停车
用“智慧大脑”开启海淀缓堵模式
今年,海淀区将加大创新智慧交通应用,通过电子警察、智慧停车,为交通管理装上“智慧大脑”,完成中关村西区综合交通治理建设,包含中关村西区内部1平方公里区域,及外围北四环辅路、中关村大街、万泉河路和海淀南路等道路。
“治理将围绕‘精细化+智能化’的建设理念,立足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科技设备结合,通过综合手段解决西区交通问题、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改善交通秩序并提升景观形象,推动‘海淀缓堵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这也是我区交通大脑顶层建设,为海淀‘城市大脑’提供交通数据和应用支撑。”区城管委(交通委)主任助理任海琼表示。
同时,我区正积极构架完善海淀智慧停车系统,预计8月份可上线试运行。“通过设置微信小程序、重点区域诱导系统屏等信息发布渠道,实时显示停车场空满率等信息,以便市民可以即时了解停车情况,绿色高效出行。”任海琼介绍。目前项目已逐步打通与道路停车系统、停车场备案和信息报送系统、居住认证系统、停车诱导系统、经营性停车场卡口信息等各项数据接入,实现统一分析和管理。项目系统将融入海淀城市大脑,为政府决策、多部门行业管理、错时共享停车等提供信息化支撑。
挖潜停车位+改善绿色出行
引导绿色出行缓解停车困境
“去年我们开展绿色停车治理时,发现可施划的路侧停车位与居民停车需求相比缺口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启动了‘停车治理合伙人’模式,由街道党工委牵头当‘主心骨’,街道办事处为“组织者”,居民是‘当家人’,了解居民的具体停车需求后,我们找到能够提供错时停车位的地区单位,作为‘共建者’,由‘后援团’也就是各职能部门打通绿色通道快速办理完成停车场的资质手续,最后由停车公司作‘大管家’,负责停车场的管理运营。”曙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夏卓姝介绍。经过科学施划,这块原本闲置的腾退空地,如今可提供230个停车位。
“我们将以街道为实施主体,以每个街道挖潜100个停车位的任务,通过错时共享、路侧停车改革深化以及发挥智慧交通、智慧停车等大数据平台的作用等措施,完善停车设施。”区城管委(交通委)交通科科长王炎介绍。据了解,我区将深入推进挖潜增设停车位5000个以上。目前,已挖潜停车位1338个,3处公共停车场建设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海淀区智慧停车系统正在进一步完善。
面对停车窘境,除了在增加停车位数量、提高使用率、精细化管理,改善交通出行方式同样是关键。为改善绿色出行环境,今年,我区将完成66公里自行车步行系统综合治理;配合开工建设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西延、南展;推进慢行系统示范区建设,规范路侧停车位等。目前,慢行系统建设已随道路大修陆续进场施工,正配合市开展自专路西延相关工作。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深入进行交通综合治理,实现路网交通指数控制在5.3左右(轻度拥堵)的目标。
4条轨道交通+45条市政道路
密织交通网改善群众出行环境
2020年,我区将加快4条轨道交通和45条市政道路建设。目前在建的轨道交通共4条线路(一横三纵),分别是16号线、19号线一期、昌平线南延、12号线,全长42.7公里,预计2022年前将全部通车。届时,我区将形成八横九纵共151.5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
其中,预计16号线中段(西苑—甘家口)将于年底实现通车。届时,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和中关村地区将通过轨道交通实现连通,北部群众的出行也将得到极大改善。
此外,为加强北部大型居住组团与上地软件园、中关村等就业集中区域的联系,北京市计划今年启动13号线拆分的建设,预计2025年前建成通车,届时将大幅缩短区域间的出行时间,提升沿线市民出行效率。
科学城北部新区市政道路也有大进展。作为科学城北部新区主干路网架构的翠湖南路、翠湖东路,预计年底前将建成通车。上庄东路主体施工基本完成,邓庄南路正有序推进。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北部新区将逐步形成“五横六纵”的骨干路网架构。
近年来,清河火车站周边新建或改扩建市政道路8条,拓宽瓶颈路1条,新建专用匝道4条,总里程约10.5公里。并先后建成西二旗西路、安宁庄西路北延、上地东路、安宁庄路、站东街、安宁庄西一条、安宁庄西二条等7条道路和清河站专用匝道4条,打通安宁庄西路陶瓷厂附近瓶颈路口1处。目前,横跨京张高铁和京新高速,连接上地街道和清河街道的安宁庄北路正在加快建设。
今年,我区还将完善优化中心城区路网,计划年内实现阜成路北二街拓宽改造、三虎桥北路通车,加快推进巴沟路、八家东西线、西外大街西延工程建设,全力推动钢材市场安置房、上庄片区保障房、香山一期安置房等重点民生项目周边市政道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