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继发布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之后,又公布了第三季度的电动车交付和产量数据再创新高。不过,该公司称,物流挑战导致了交付量罕见低于产量。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总共交付电动车34.3万辆,其中包括325158辆Model 3(参数丨图片)和Model Y车型,占比近95%,特斯拉在第三季度生产了36.5万辆电动车。
近日,地平线官宣获得奇瑞汽车的战略投资并完成交割,该笔资金将主要用于车载智能芯片的研发迭代与量产应用。同时,双方官宣在目前车载智能交互领域的合作基础上,正式开启面向高阶辅助驾驶领域的全新合作。根据规划,奇瑞汽车全新高端智能电动平台—— E0X 平台将采用征程 ® 3 芯片构建算力基石。该平台规划了至少五款面向 L2 级以上的智能化车型,首款车型奇瑞 E03 将于 2023 年落地,将实现高速和城区 NOP 辅助驾驶功能。此外,双方基于征程 2 芯片打造的 ADAS 量产合作车型,将于 2022 年内落地。
近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正式开幕。开幕式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余承东以 " 中国设计,世界品牌 " 为主题分享华为在设计生态方面的建设与思考。他说“有些人喷问界M7不好看,我想说他的品味还比较Low”,这真的是急眼了,都直接开始骂街了。演讲中,余承东还重申,“在很多行业,尤其中国的一些企业,他们在抄袭我们(华为)的设计。
近年来,华为在美国的持续加码制裁制裁之下,使得华为的智能手机及电信业务开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原本营收占过半的智能手机业务大幅下滑,华为也被迫在2020年底出售了荣耀。在此背景之下,华为近两年来开始不断加大对于“受禁令影响较小”的汽车领域的投入,希望汽车业务能够成为华为新的增长引擎。相对于智能手机等消费类终端市场的动辄上亿台的庞大的出货量来说,汽车市场虽然出货量有限,但是单价却远高于智能手机,且拥有足够高的毛利率。华为进入汽车市场以来,一直都在明确强调自己不会“造车”,而是利用华为的技术来赋能电动汽车厂商,布局也主要集中在与智能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上。
华为在车界目前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赛力斯(原小康股份),从 2021 年 3 月官宣合作至今,双方不断优化合作模式,似乎已经找到了造车的感觉。赛力斯集团 7 月生产了 13163 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 247.31%,今年累积生产 60877 辆,同比增长 253.40%。销量明显跑赢大盘。
最近,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公开表示,跟华为合作没有议价能力。这也委婉地表达了众多车企与华为合作中的无奈,华为与车企合作中的强硬态势,使得华为的合作模式并不能完全被车企所接受。在此前,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大牌车企纷纷表达了对华为合作模式的抵制,但与此同时,也有赛力斯等靠着华为赋能实现大逆转的存在。
阿维塔11正式上市,让华为再次站到了幕前,这也是华为高管站在聚光灯下呐喊助威的第三个品牌。阿维塔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一是因为全新品牌,二是全国销售网点目前才布置了十个城市,虽然目标在年底新车交付时要布局110座城市,但仅仅不到5个月的时间,这绝对是一种挑战。
8月23日消息,根据美国加州北区地区法院于当地时间8月22日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针对苹果2018年7月12日起诉华裔前员工张晓浪(Xiaolang Zhang)窃取其无人驾驶机密案的指控,张晓浪已经承认了其中的一项指控,并签署了认罪协议。法院将于2022年11月14日下午1:30进行重新判刑。
苹果造车经历正可谓一波三折,早在 2014 年,苹果就开启了 " 苹果汽车 " 这个项目,并命名为 " 泰坦计划 "。而近日,又有关于苹果造车的消息在网上流出。据相关消息,苹果内部测试车 M101(代号)有可能是苹果汽车的最终量产版车型,内部四个座椅均朝内布置,车顶呈弧形,与大众甲壳虫的车顶设计较为类似,该测试车最早将于明年上路测试。而且还是全自动驾驶哦。
在经历了这么多次的失败之后,苹果公司的汽车项目,依旧在继续着自己的计划。根据国外媒体的消息,苹果公司的最新计划是将4个面向内的座位放在车里,这样可以让乘客们面对面交流,而顶部则像是大众甲壳虫的顶部。所以,汽车必须配备全自动化的行驶系统,而且没有方向盘和制动踏板。
汽车智能化发展非常迅速,各地也开始出台自动驾驶的相关规定,各大车企开始尝试重视芯片研发,从而使自动驾驶技术迎来了发展的契机,车规级芯片需求量暴涨。 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电动车也都已经具备了一定水平的自动驾驶功能。但绝大部分汽车的自动驾驶水平虽然还处在L1-L2级,属于辅助驾驶阶段,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L3-L4级高阶驾驶。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已经进入商业化试点阶段,距离L3-L4级别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的终点越来越近。
在第二季度的财报会议上,特斯拉方面表示,特斯拉没有必要自己制造芯片,会和供应商合作,特斯拉已经使用了大量定制芯片。同时,特斯拉也在通过改写软件、把多种功能集合起来等方式,来减少芯片使用、应对芯片供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