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基石,也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记者注意到,新春伊始,北京、上海、广东等重要省市将集成电路纳入当地政府报告,有的则发布了专门的集成电路产业相关政策,分别从技术创新、项目建设、资金支持、标准制定等层面入手,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加快推动产业链提升的火热建设中。
设目标、强基础、育生态,聚焦技术创新,释放政策红利,新一年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悄然奏响。
北京:加强集成电路系列重要研发产业项目建设
根据2023年北京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的水平,已跻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前三名。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经济技术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正在北京崛起,2022年产业规模已超过600亿元。
1月31日,北京市公布《关于北京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报告提出,持续提升高端制造业发展能级。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扎实推进高精尖产业集群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动能方面,北京计划加强集成电路系列重要研发产业项目建设。
上海:促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根据2023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三者产业规模合计达到1.4万亿元。
上海将以集成电路等产业为先导产业,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和技术堵点,打造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近日,上海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促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上海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方面,将深化提升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促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深入推进制造、设计、装备、材料、零部件等技术攻关,高标准推进电子化学品专区建设。
重大项目建设引领产业发展。1月16日,上海集中发布2023年市重大工程计划安排正式项目191项,其中有77项为科技产业类项目。记者了解到,这些项目不仅包括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项目、中芯国际临港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积塔半导体特色工艺生产线项目、超硅半导体300mm集成电路硅片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格科半导体12英寸CIS集成电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等与集成电路生产研发直接相关的项目,也涵盖上游材料设备制造端,以及下游电子、轨道交通等对本土芯片存有海量需求的重要领域。
广东: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
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又一批集成电路重大制造项目获批建设。随着“广东强芯”工程深入推进,广东向“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1月12日发布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粤芯二期、瑞庆时代、广汽自主品牌20万辆新能源汽车扩产、华星光电T9生产线等项目已建成投产。此外,粤芯三期、华润微电子、增芯科技传感器等集成电路重大制造项目获批建设。2023年,广东省要加快补齐集成电路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发挥领先企业和重大项目引领作用。广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要加快补齐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加快粤芯三期、增芯科技传感器、华润微电子、江门中创新航等项目建设。
记者还从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了解到,新一年,广州将聚力培育“万千百”亿级产业链群,争取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超8%。在聚力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方面,广州将强化“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加快推进增芯半导体、粤芯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广州还将擦亮“广聚群链 湾区启航”供需对接活动品牌,围绕产业链图谱开展精准招商,加快引进一批具有带动力、能够迅速形成生产力的产业项目。
江苏:积极落实集成电路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研发创新、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企业最高给予4000万元资金支持......江苏用政策红利润泽企业。1月19日,江苏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形成财税金融支持合力、增强产业人才支撑、优化发展环境等5个大类26条具体措施。
政策提到,江苏将鼓励研发制造集成电路产业高端装备,支持集成电路企业优先采用国产装备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示范车间以及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和星级上云企业等,符合条件的给予资金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集成电路中小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免费诊断服务,推行智能制造顾问制度,帮助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支持企业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实施技术改造,对符合条件的最高给予4000万元资金支持。
江苏还将积极落实集成电路企业“十免”“五免五减半”“二免三减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并可在预缴申报第三季度或9月份企业所得税时享受优惠;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企业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
浙江:充分发挥标准引领和支撑作用
充分发挥标准引领和支撑作用,浙江从行业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入手,推动全省集成电路产业链提升发展。1月7日,浙江省经信厅印发《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年版)》,提出要在未来三年重点研制化合物半导体制造设施建设标准及能耗标准,规范存储器芯片、微控制器、数模/模数转换芯片和专用集成电路芯片领域的产品品类标准,制定各类集成电路设计规则和设计工具规范,以及后续生产制造、封装测试、产品应用等全流程的标准。
湖北:优势产业引领集成电路发展
湖北以光电子信息优势产业为突破口,创新引领实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1月16日,《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发布,其中提出将推进集成电路等领域重点突破,带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一代信息通信等相关领域发展。
该方案提出,湖北将以光电子信息优势产业为突破口,依托武汉新芯、高德红外、光迅科技等领先企业,以及江城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打造特色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方案还提出了产业规模壮大、创新引领突破、品牌能力升级、区域协同发展、产业生态完善、产业融合发展六大行动,如围绕集成电路、光通信等重点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加强标准和专利布局等。
四川:重点发展CPU、GPU等高端通用芯片及国产EDA工具
产业体系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创新性,集成电路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和基石,是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的代表性产业。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四川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要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关键基础产业水平,重点发展CPU、GPU等高端通用芯片及国产EDA工具,支持能源电子、中低轨卫星等新业态产业。
重庆: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注入“资金活水”
提振工业经济,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注入“资金活水”。在推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重庆用“真金白银”加以扶持。日前,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印发《重庆市加力振作工业经济若干政策措施》,围绕9个方面出台了23条惠企政策措施,面向全市工业企业提出一揽子奖补激励政策。
重庆市经信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周翼表示,政府对集成电路版块的支持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个类型是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按照企业实际投资额度12%的比例来对企业给予支持,最高每个项目支持500万元;第二个类型是集成电路制造封测类企业,按照企业贷款产生利息(根据人民银行基准利率)50%的比例进行支持,每个企业累计支持额度不超过2000万元;第三类是针对为集成电路提供装备或原材料的企业,按照贷款额度利息的50%比例来支持,这部分支持额度是单个企业最高1000万元。
天津: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
聚焦建设创新策源地,着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在1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天津市特别提到要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根据报告,天津西青区将加快天开高教科技园西拓展区、集成电路产业园、南站科技商务区规划建设,提升特色产业聚集区发展水平。
深圳:支持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落地运营
聚焦产销对接与高效交易,深圳将帮助企业开拓市场。1月12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实施阶段性支持工业经济运行措施的通知。根据通知,深圳将聚焦消费电子、面板、芯片制造等行业,一季度开展5场以上专项产销对接活动。支持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落地运营,尽快扩大成交规模,形成高效交易行业枢纽,一季度交易额达到100亿元予以500万元奖励。加快政府采购项目和政府投资的信息化项目实施进度,一季度完成全年采购额或合同额30%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1月16日,深圳宝安区也发布了《深圳市宝安区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据了解,这些措施包括提升制造、封测环节核心竞争力,推动设计环节关键技术突破,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完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构建高质量人才保障体系五项重点内容。
春节前后,各地方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其中核心技术创新无疑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中小企业代表,纳琳威纳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秘唐璇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特别提到了创新的重要作用。唐璇表示,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在大环境趋势下,唯有通过科技创新和加强自身研发技术储备,企业才能提升市场竞争力,保证长久活力,不断朝着创新、绿色、智能方向高质量发展。
而在半导体市场进入下行周期之际,各省市出台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也有助于帮助半导体企业纾困解难。
“2022年第三、第四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进入去库存周期,市场表现预期较为低迷。在此背景下,多个省市为进一步帮扶半导体企业发展,纷纷出台产业发展鼓励政策。”赛迪顾问集成电路中心高级咨询顾问池宪念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这将为受疫情和市场周期低迷影响的企业解决资金等方面的难题,尤其是有助于中小微半导体企业的发展和复苏。
无论是针对眼前的助企纾困,还是功在长远的鼓励创新,对集成电路产业而言,各类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无疑是“及时雨”和“定心丸”,将极大推动产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记者相信,还有更多地方的更多政策,将陆续出台,共同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