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6月5日,石家庄电信在欢乐汇一楼户外广场搭建了展区,设置了千兆宽带、全屋智能、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四个区域。千兆宽带展区主要介绍“五星宽带”,采用FTTR全光组网方案,实现千兆Wi-Fi的优质覆盖(注:实际速率受终端、环境等影响与理论值有差异),满足家庭上网娱乐、云端办公、智能家居等多场景的网络使用需求。全屋智能展区主要介绍家电控制、智能安防、光线管理、AI交互四大功能场景,通过涂鸦智能全系列产品实现回家、离家、观影、会客、就餐、就寝、起夜等七大模式。智慧社区展区主要介绍社区治理、物业服务、居民生活等功能,数字乡村展区主要介绍平安乡村视频监控、天翼云播、返乡报备、智慧党建等功能;在平台方面,均可提供更丰富的SaaS应用。
6月3日,河北首届智能家居设计大赛颁奖仪式在石家庄欢乐汇举行。中国电信河北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贾庆军,河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肖钧,河北省建筑装饰协会会长王万华出席并致辞。本次颁奖仪式通过河北电信微信视频号、河北电信抖音号、星播客、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河北音乐广播微信视频号、河北新闻网、网易新闻、凤凰网风直播8大平台同步视频直播。
早在30年前,智能家居的概念就已经开始忽悠,但那时只有深圳一两家企业从事代销美国X-10产品,来满足在华的外国人。21世纪初,几十家智能家居企业相继成立,国内市场上开始出现智能照明以及智能中控设备,彼时国外的先进产品还没有进入国内。既缺乏统一标准,又没有实施规模产业化的能力和理由,无论是对概念还是技术,导致我国对智能家居仍处于摸索阶段。
智能家居技术增强了家用电器、家庭安全、照明和娱乐。在各个方面都或多或少的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些许便利舒适,并且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从智能家电,到全屋智能,国外的科技巨头像微软、IBM、谷歌早就提出过智慧城市概念,国内除了海尔、美的这些传统家电企业往智能化转型,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也在跨界押注,赛道里的新玩家如雨后春笋。
家电智能化浪潮的来临,智能家电市场的竞争也越发“内卷”。近年来,随着家电产业与智能家居的紧密交融,产业边界在迅速扩大,逐渐延伸到“全屋智能”层面,全屋智能的概念逐渐流行开来。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交通运输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的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提出要实施“交通运输新基建赋能工程”,强调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推动感知、传输、计算等设施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协同高效建设。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601728)、中国移动、中国联通(600050)、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5G正式迈进5G时代。三年过去,中国5G的网络覆盖广度、深度进一步提升,目前已建成5G基站逾160万个,成为全球首个基于独立组网模式规模建设5G网络的国家,5G基站占移动基站总数的比例为16%,5G应用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文旅等诸多生活领域,案例累计超过2万个。
当前,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先锋代表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已成为全球大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和构筑国家竞争优势的驱动力,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用三年以来,我国5G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5G芯片、移动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在技术标准方面,我国参与标准制定的公司数近40家,累计贡献5G核心设计文稿数超5000篇,占比超30%,标准必要专利占比33.5%。
华为公司专利注重全球布局,申请数量占比美国48.3%、中国38.4%、欧洲35.5%,日本15.8%、韩国11.8%。依据5G通信最主要市场国家(区域)的美国、中国、欧洲的三方专利数量统计,华为以2312项排名第一,随后是高通、三星、LG和中国OPPO公司。从美、中、欧、日、韩五大知识产权局中的任意三方同族专利数量统计,华为以2350项同样第一,其后分别是高通、三星、LG和夏普。当前华为在全球5G主要市场的标准必要专利占有率和覆盖度均领先于其他创新主体。
2019年6月6日,中国5G牌照正式发放,从此开启了中国的5G时代。三年后,中国5G基站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地市一级和所有县城城区,以及87%的乡镇镇区。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已建成5G基站超过160万个,基站总量占全球的60%以上,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1亿户。
在5G通信传输中,如果有超过0.1摄氏度的温度波动,网络信号可能就不稳定,因此需要精准控温的制冷芯片。这类高性能芯片,我国光通讯企业全部从日本、美国和俄罗斯进口。自从中美贸易战以来,从国外进口Micro-TEC芯片变得越来越困难,严重影响了我国5G光通讯行业的发展。
在工信部“适度超前”的网络建设原则指导下,过去三年,我国5G网络规模呈现跨越发展。
武汉科技大学材冶学院樊希安教授带领科研团队,经过十八年的科技攻关,不仅研发出满足光通信器件的高性能芯片,而且近日实现规模投产下线,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为通信企业解决了恒温芯片“卡脖子”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