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团队近日成功运用氨基酸开发出一种纳米机器人(nanomachine),能够顺利通过脑中血脑障壁(BBB)的屏障将药物送入脑内,预计未来将能用在治疗阿兹海默症等脑部疾病。
近日,由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妇产科医院”)等多家单位联合完成的“第三代单分子测序仪的无创产前检测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单分子基因测序仪,可成功应用于无创产前检测(英文简称NIPT),且检测结果100%准确,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由非营利机构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运营的BioRxiv网站上。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利用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重要成果——冷冻电镜技术,攻克了与基因表达有关的一种重要蛋白的结构难题。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相关论文称,蛋白结构显示,流感病毒可与该蛋白中特定位点结合,摧毁细胞的基因表达能力,为深入研究流感、癌症等疾病打开了一扇大门。
纽约康奈尔大学的一群生物学家3D打印了一个微型人造小肠,这个合成肠道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细菌对肠道的影响和人体免疫系统。
据外媒Telegraph报道,日前,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人类医生在外科手术方面的表现仍然会胜过“机器医生”。相比机器人,人类医生完成手术的时间要更短,失误率也不高。
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领先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诠鼎推出基于MicroVision的微激光扫描投影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方案。
医疗设备器械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销售困难,一直是企业及经销商们头痛的事,大致原因有三,一是进口产品竞争,二是许多医疗机构对国产设备质量心存疑虑,三是目前大中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基本饱和,即便是更新也主要瞄向国外进口货,因此从生产到销售,国产大型医疗设备市场一直疲软。
继首个无需指尖采血的血糖监测仪获FDA批准后,近日,雅培公司推出的智能手机兼容可植入心脏监护仪(ICM)——Confirm Rx获得FDA批准上市,该心脏监护仪可以通过手机的应用程序将数据按照预设的时间表发送给医生,极大地方便了患者,这也是美国FDA批准的首款同类设备。
矫正轻度视力问题相对简单,无需看眼科医生,在美国只需从药店现场购买一副阅读眼镜即可。然而,衰老常常也会影响听力,在这方面美国目前还没有现买非处方(OTC)助听器方案,这意味着即便是轻度症状,也只能看听力专家才能解决。
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前列腺癌示踪剂,这种物质对于癌症的发现非常重要。
目前,全球每年近20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及相关疾病,包括心脏病发作、中风、脑动脉梗塞和其他循环系统功能障碍。为了预测这些疾病,许多医生使用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学会(AHA)提供的指南,包括评估年龄、胆固醇水平、血压等8个风险因素。但这些指标过于简单,无法解释患者服用多种药物、其他疾病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各种可穿戴设备的蓬勃发展,对于各种可穿戴传感器的需求日益提升。这些传感器可以贴合于身体也可以整合到衣物内,使得运动员可以更好地监测他们的运动,而理疗专家可以用于帮助患者的康复,也可以帮助电脑游戏和动画做出精细的动作捕获,帮助工程师建立可以做柔和触摸的机器人,或者形成一种新的实时健康监测设备。
日前,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NYSE 股市代号:VSH)宣布,推出新的单片SPDT模拟开关,并在业内首次采用了超小尺寸的新型μDFN6封装。Vishay Siliconix DG3257非常适合用在便携式消费产品和医疗设备中切换模拟和数字信号,在4.2V下的电阻为5Ω,并且提高了带宽,减少了寄生电容,还有掉电保护功能。
缝合伤口通常需要缝线和钉子,但这都无法形成完全的密封。当涉及到体内深处的损伤,例如内脏器官的伤口时,治疗更加困难。密封剂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但此前的密封剂无法满足外科手术的所有要求。近期,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密封剂,可以满足所有要求。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本周的《科学转化医学》期刊上。
我见过许多奇怪的3D打印材料,但从未见过用鱼鳞来3D打印,而这正是新西兰梅西大学开发的一种新3D打印应用所使用的材料。具体来说,这项应用是3D打印人类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