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看小米 不容小觑?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台湾,中国新崛起的智能手机品牌小米(Xiaomi)应该已经是大众耳熟能详,但在美国市场上它仍是个陌生的名词;也许这家公司的故事你已经在很多地方看过,但来自西方的观点或许能带来一些完全不同的收获…
中国新崛起的品牌小米,在许多国际品牌已经铩羽的消费电子市场上走出了自己的路;该公司在中国本土聚集了达到数百万的热情“米粉”,2012年在中国市场售出了719万支智能手机、创造126亿人民币(约20.49亿美元)年营收;2013年小米智能手机销售量进一步达到1,870万支,年营收达到了187亿人民币(50.74亿美元)。
小米透过许多独特的策略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步,包括以低於BoM成本的价格卖高性能手机、只透过网际网络销售产品(没有零售商店或是合作通路商)、不委托ODM厂设计,仅提供有限的产品机型选择、维持较长的产品周期,还有频繁的软体更新、甚至达到一周一次。
此外小米对於产品内部所使用的元件供应商名称采取不保密原则。“传统手机厂商会将这类资讯视为商业机密;”小米共同创办人暨总裁林斌表示:“我们不这样做。像我们这样一家网际网络公司,资讯公开让我们的产品更透明化,而这是我们认为取得客户信任的关键。”
小米不只是卖智能手机,他们也涉足有众多消费电子大厂环伺的电视市场,推出小米电视以及叫做“小米盒子”的机上盒产品。此外该公司去年推出了Wi-Fi路由器,采用Broadcom的1GHz双核心CPU、802.11ac双频(2.4/5GHz)芯片,以及内建1TB容量2.5寸SATA硬碟机;林斌透露,该款Linux平台智慧路由器可能会是小米首款进军美国市场的产品。
小米共同创办人暨总裁林斌在北京办公室接受专访
而小米还提供一系列的手机周边设备,包括行动电源(编按:10400mAh容量69元人民币)。小米可说是近乎狂热地专注透过网络卖产品,这种行销策略在中国已经成为传奇;从默默无名、在不到三年的时间旋风般席卷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小米也让很多西方分析师联想到贾伯斯(Steve Jobs)以及iPhone的诞生。
小米不容小觑的技术实力
世人对小米的技术实力比较不那麽熟悉,该公司背後有一个集合软硬体人才的团队,七位创办人包括来自中国金山软件的工程师菁英(共同创办人雷军),以及曾任职外商大厂的重量级人物。林斌一开始是在微软(Microsoft)工作,後来加入Google,在中国担任相当於Andy Rubin的职位。另一位创办人黄江吉也曾任职於中国微软。
共同创办人周光平则曾领导摩托罗拉(Motorola)中国研发团队,他一开始是RF工程师,後来带了20个曾任职摩托罗拉的工程师一起加入小米。共同创办人洪锋在加入小米之前率领Google的中国团队;最近Google的Android产品部门副总裁Hugo Barra也被挖角到小米。
而林斌表示,在2010年4月成立的小米,实际上是他与雷军因为对行动网络与Android之热情与新点子激荡出来的结晶。在林斌仍任职Google时,雷军是手机浏览器公司UCWEB的天使投资人;雷军在之前已经催生了好几家成功的新创公司,并且让金山软件公开上市。
林斌与雷军是生意上的夥伴,两个人所谈论的话题都围绕着 Android跟行动网络,常常在周末晚上聚会分享彼此的看法、脑力激荡,甚至从晚上八点聊到第二天清晨。於是他们有了利用中国正兴盛的行动网络与电子商务市场创业的想法,林斌一开始决定不离开 Google、但仍与雷军一起合作,直到2010年1月Google撤出中国市场。
“我在他们正式宣布撤出中国之前一天抵达旧金山,但Andy Rubin取消了跟我的会面,这是以前不曾发生过的;我对即将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林斌表示:“虽然这对Google来说是正确的决定,但对我来说是晴天霹雳;当时在我手下Google北京研发据点的工程师就有300~400人,中国营运据点还有更多员工,没人知道公司决定撤出中国。”
独特的使用者介面MIUI
後来林斌与雷军在2010年创办小米,他们第一个开发案就是名为MIUI的使用者介面(UI)──为Android平台打造更好、更有创意的UI。据林斌表示,MIUI与Android完全相容,他们是透过对Android的全盘了解,以及了解Linux是该平台的核心而开发出MIUI;藉由这个介面,他们能完全掌控每一行程式码。
透过MIUI,小米能扩展Android的各种功能,并能让平台支援各种手机布景“主题”、并透过小米的线上商店贩卖。例如你选择了Angry Bird布景主题,你的手机桌面将会被那些小鸟占据,包括各种应用程式与功能图示都能换成Angry Bird。基本上小米是重新打造了Android、将架构开放并将SDK公布,让第三方软体开发商能设计各种不同的手机主题。
小米手机能支援包括功能图示在内的全套布景主题转换
小米一直到2010年6月才着手设计第一款手机,这个任务一开始颇艰钜,因为当时五位共同创办人都专长软体、对硬体不熟,直到周光平加入小米。周光平在小米成立时已经离开摩托罗拉,但参与的另一家公司的智能手机新产品开发案後来告吹,於是他带着RF专长与15年以上的硬体设计经验加入小米,率领一个由前摩托罗拉工程师所组成的手机设计团队。
小米所面临的市场挑战。
在许多国际大厂纷纷准备从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抽手的此刻,中国新崛起的智能手机品牌小米(Xiaomi)却一头栽了进去;而到目前为止,系统产品业务对这家公司来说仍不算驾轻就熟,他们得积极地一点一点建立与电子元件、零组件供应商们的合作关系。
于北京总部接受EETimes美国版记者专访的小米共同创办人暨总裁林斌坦承,当初该公司花了六个月的时间终于“拼凑”出第一支智能手机,其实里面的零组件是没有第二供应来源的;因此任何一家供应商要是出了状况,对这家新创公司来说都会是严重打击:“我们就像是在坐云霄飞车。”
而惊险过关后的小米想继续取得成功,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二:能否成功进军中国以外的市场,以及与Google之间的关系。
小米的产品现在已经进军香港、台湾与新加坡,林斌透露,其他该公司锁定的海外市场还包括印度、马来西亚以及一些亚洲国家,甚至有意涉足义大利市场;他指出,这些小米锁定的海外市场大多是消费者会愿意自己花钱买空机、不一定要接受电信业者绑约方案的;而美国手机市场因为受电信营运商严密控制,不易进入。
至于Google,林斌担心的是该公司藉由限制合作夥伴来控管其生态系统;他认为联想(Lenovo)从Google手中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Motorola Mobility)是件好事,因为这有助于维持Android阵营手机供应商所获得的支援与程式码分享之公平性。不过林斌仍感觉到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当然,我希望我担心的不会发生。”
虽然小米的软体架构与Android百分之百相容,其升级的使用者介面MIUI之设计,是为进一步延伸扩展Android的功能;但这并不保证Google在未来不会视小米为竞争对手。
小米北京总部的大厅接待处
移动互联网公司
不过小米刻意避免将自己设定为“消费电子厂商”,反而自称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林斌表示:“雷军(小米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跟我都了解移动网络的重要性。”他举例指出,现在的书籍有大量都是透过网络销售,电子商务的便利性已经毫无疑问地被证明。
林斌指出:“对于像是我们这样的新创公司来说,这(电子商务)是唯一的做生意方法;透过将行销活动集中在网际网络上,我们能节省所有的开销,并将成本优势回馈给消费者。”就像是Google一样,小米的任务是透过提供服务来赚钱,而非销售硬体。
小米专注品牌行销与推广的策略被视为其成功关键,也有人认为该公司是将整个产品设计、开发与制造都外包给契约代工业者,其实不然。小米并不依赖ODM业者设计产品,该公司的工程团队具备高深技术知识,具备挑选自家手机所需电路板、液晶萤幕、电源管理芯片、模组、应用处理器、影像感测器、摄影机模组等零组件的能力。
然而会设计高性能智能手机是一回事,真正重要的是得找到愿意将先进零组件卖给小米的顶级供应商,毕竟这个品牌没人听过;更困难的是,要找一家能组装生产小米设计之产品的公司。于是雷军与林斌到处拜访零组件大厂,寻找适合高性能智能手机的最佳零组件,还向夏普(Sharp)、东芝(Toshiba)、友达(AUO)、群创(Innolux)等大厂洽询面板供应。
林斌表示,当时几乎有八成的零组件供应商都拒绝供应,有的理由是产能不足,有的则是开出比一般行情高五倍的价钱:“这就是拒绝的意思。”在显示器部分,夏普一开始不愿意后来又签了供应合约:“一个夏普的人后来告诉我,他们是因为日本通路商三井(Mitsui)的一位高层主管跟我们一起前往,才勉强答应。”
寻找为小米组装智能手机的代工厂则是最困难的部分,林斌回忆当时一位同事在开会前说:“如果我们找不到那些人,我们就死定了。”有时候新创公司不成功,只是因为它们已经想好了完善的退场计划;而小米很幸运地遇到了“贵人”──英华达(Inventec Appliance)。
英华达自己有生产中阶手机,同时也为其他电子厂商提供制造服务;小米拜访该公司的时候,正遇到了他们自己的手机业务因为状况不佳而面临结束。小米的智能手机需要能在有限空间堆叠10层PCB的制造商,这意味着英华达会需要在新的测试设备上做大规模投资;尽管如此,因为面临业务衰退需要寻求新合作夥伴的英华达,同意为小米代工。
遵循网络公司的业务模式
小米与传统消费电子业者最大的不同,就是这家公司以网际网络为导向的经营哲学。首先,小米认为系统产品的价格应该要跟成本相当:“这应该要成为硬体产品的标准做法;”小米共同创办人黎万强日前在参加 IIC春季论坛时表示,“大量”与“低价”是两个推动如百度等网际网络公司的因素,而今日的消费电子厂商应该要向这些公司看齐。
其次,传统消费电子厂商通常会花许多时间在产品发表前将之完善化,但小米却认为“对消费电子产业来说,速度是一切”。“我们先发表产品,然后再根据使用者的回馈意见来进行最佳化;”黎万强表示:“我都告诉我们的工程师,使用者就是你的产品经理。”
不过小米可不是廉价智能手机的供应商,该公司是以入门价格提供高阶手机为傲。但如果小米继续采用高阶零组件,这家公司到底是如何能以如此低的价格卖手机?这是一个能长久经营的业务吗?小米通常是先以较小数量生产一批手机,然后透过网际网络发表;在每一批产品之间,该公司能继续进行产品的最佳化,同时也可能将成本继续降低。
有的时候小米也会透过换供应商来升级所使用的零件。如该公司在2011年7月首度发表M1、并在一个月之后于北京举办发表会之间,该产品的CPU就从原本的1.2GHz双核心芯片,升级到高通(Qualcomm)的MSM8260单芯片;这让M1成为中国厂商推出的手机中,第一款采用1.5GHz双核心芯片的产品。
林斌表示:“我们应该是单一产品对MSM8260芯片采购量最大的买主。”他回忆,M1配备高通的Adreno 220绘图处理器、1GB RAM与4GB ROM,一开始的售价是2,600元人民币,但后来在北京发表时的价格已经降到1,999元人民币(当时约270美元),比BOM成本还低。在2012年夏天上市的“米2”,BOM成本2,300元人民币,价格也是1,999元人民币。
接着小米又推出了在市场热销的低价中阶手机“红米”,该产品支援双SIM卡、配备4.7寸IPS显示器,采用联发科(MediaTek)的双核心1.5GHz MT6589T处理器,BOM成本890元人民币,现在线上售价为799元人民币(约130美元)。红米手机也正式销往海外市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与台湾等地也是透过网络销售。
小米北京总部的林斌办公室
在林斌位于小米北京总部的办公室,有一台47寸的小米电视,还陈列了许多公司吉祥物“米兔”
小米偏好较长的产品周期,如此除了能累积较大的产量,长远来看也应该能降低成本。此外小米也会公开所有零组件供应商的名称与元件型号,这种做法有助于在中国市场上众多仿冒品中保护小米自家产品;这种做法对零组件供应商来说也有警惕意味,当小米手机的销售量往上冲,有些供应商就会调低价格,也有一开始拒绝小米的厂商现在自己送上门去。
然而小米最终仍认为该公司的核心业务是软体而非硬体,该公司几乎是每一个星期都发布软体更新。因此对小米来说,在手机之外又推出电视产品其实并不算什么大跃进,林斌表示:“我觉得电视跟手机没什么差别。”
小米电视采用高通Snapdragon 600四核心1.7GHz处理器、Adreno 320绘图处理器;电视不需要RF 模组,只是萤幕比手机大。透过47寸的小米电视,使用者能在大萤幕上玩 Android游戏:“对我们来说,在Android平台上设计电视很容易;我们将之视为做电视机的唯一方案。”林斌表示,去年推出的小米电视售价约410美元。
小米会自己设计芯片吗?
包括三星(Samsung)、苹果(Apple)都认为需要自己开发产品所需的芯片,华为(Huawei)、中兴(ZTE)旗下也有自己的芯片设计公司海思(HiSilicon)与中兴微电子(ZTE Microelectronics);那么小米会自己设计芯片吗?
对此林斌表示,小米与高通等领导芯片设计业者的合作关系,比任何人想像得都要紧密得多,小米的团队甚至进驻高通的美国总部:“我们的工程师在那里看程式码,”一旦小米工程师看到有问题,马上能请高通修正。
小米员工截至目前总数有4,300人,对新创公司来说规模很大;其中有3,000人是负责电子商务与售后服务,包括1,500位客服中心人员。其余1,300人则是研发部门,负责智能手机硬体设计、使用者介面与软体开发,以及其他产品如电视、机上盒、路由器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