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出走深圳 加速沿海代工企业内迁潮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毗邻富士康科技园南门普工招聘处的深圳宝安区龙华镇东环二路,被称为“复印一条街”,在富士康招聘的高峰期,这里外来工熙来攘往,生意兴隆,日进斗金。但自从富士康在5月29日宣布停止深圳区域的员工招聘后,这些复印机、打印机也纷纷下了岗。
过去10多年间,在富士康南门外,一批批面容稚嫩的男女青年从全国各地农村呼啸而来,在招聘处门口下车,随后是洋洋数万人排队几里地等候招聘。经过应聘,幸运者通过简单的面试和体检之后,领到工作服,成为富士康一名普通员工,走上永不停止的生产线。
而现在,这一壮观的招聘场景已被转移到河南郑州。在那里,一个相当于四个富士康深圳龙华园区那么大的工业园,已经在当地的振新路东侧的大片空地上开工建设。
内迁之后,富士康深圳该扮演何种角色?富士康国际发言人童文欣表示,公司2010年底前可完成将大部分产能内迁的计划,这有助于降低员工成本。到时在北方的产能将超过七成,只有少量产能留在深圳。
分手
5月29日,对于排队等候在深圳富士康园区南门外的应聘者来说,不是一个好日子。当天,一纸停止招工的通知出现在宣传栏中。
一直以来,富士康深圳园区员工人数维持在40万左右,每天进入的新人和离职的员工都有数千人之众。但现在,对于希望进入富士康的应聘者来说,只能转道前往河南、安徽、湖南等地。
在宣布富士康“内迁”后,郭台铭迅速找到了他的“新欢”。
6月20日下午3点多,地面温度35℃。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却西装革履,早早地来到距离省会郑州25公里远的新郑机场等候。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贵客,能劳烦省长亲自到场恭候?随着一架飞机的落地,谜底揭开了,这位贵客就是台湾首富郭台铭。这个自称是“打不死的蟑螂”的电子界巨头,旗下公司的出口额占据了中国大陆出口额的近4%。
宾主双方仅仅交谈半日,随后一个占地面积达10平方公里、计划招工30万的富士康工业园就将在郑州市诞生。
成功挺进河南后,富士康仍然没有停止向内地搬迁的步伐。8月27日,湖南省委书记与郭台铭会见后,9月1日,主管招商引资的湖南省副省长再次与郭台铭协商合作之事,紧接着,富士康内部新闻网站发布双方高层会面新闻,透露出搬迁湖南的信号,随后,富士康将选址湖南衡阳的传闻也传播开来。
“湖南跟河南相比,人力成本差不多,又离广东更近。在今年富士康跳楼员工中,有几个是湖南人。在深圳的外来人口中,湖南人是最多的,在湖南设厂也有利于员工回迁。”消息人士表示,“另外,深圳正在建设到湖南的高铁,2个小时的行程,交通便利,也令富士康对到湖南投资充满信心。”
事实上,对于富士康的出走,深圳感慨良多。龙华镇,就是在富士康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现在,这个镇拥有100多万人口,其中一半以上与富士康有关联,有的是富士康员工离职后,留在镇上创业当老板;有的是富士康配套工厂的员工,有的是做富士康员工生意的,镇上生活服务设施应有尽有。而富士康没来之前,龙华镇只有几个零落的小村子,四处荒凉。现在,富士康离去,龙华镇还能聚集多少人气?
富士康与深圳的恋情已经结束。虽然郭台铭已经“移情别恋”,深圳方面也顺水推舟,心知肚明,不过场面上的话还要说几句。8月5日,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前往富士康科技集团调研。许勤在调研中说,“希望富士康把管理总部、运营总部、研发总部、财务总部放在深圳,在深圳的发展按总部经济的形态来做大做强。”
郭台铭则回应,“只要深圳需要,富士康任何一项高新技术都可以放到深圳。”对此,有业内人士揶揄说,富士康的高新技术怎么可以与工厂分离呢,这不是明显的敷衍吗?郭台铭之圆滑老到,由此可见一斑。
内迁背后
富士康与深圳之间的关系从当初的甜蜜到今天的漠然,原因何在?
比起当年高调落户深圳,富士康这次内迁显然低调许多。低调的背后,来自于深圳市对待富士康态度。虽然当地政府并不否认富士康给深圳带来的贡献,但对它也有其他声音,这也被认为是富士康急速内迁的原因之一。
外界盛传:在“富士康诉比亚迪侵权案”中,郭台铭认为深圳政府有失公平,在一段时间内存有很大的意见。2006年5月,富士康以比亚迪侵权为由向深圳公安机关报案,直到2008年2月才开庭;败诉后转往香港打官司,再败;2008年10月,郭台铭重回一线,打算在台湾提出侵权官司,后被人劝阻乃罢。郭终于体会到在深圳强龙难压地头蛇。
而此后,由于深圳谋求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富士康的代工模式已不适合深圳的发展。并且,深圳的媒体更是时常披露富士康的负面消息,这让郭台铭很是不爽。
跳楼事件频发后,富士康和深圳的关系也开始走向微妙:在跳楼事件中,富士康被深圳认定为“管理有问题”;而在民间、学术界,也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富士康为深圳的产业升级腾出空间。在一份深圳经信委的调研材料中,对于富士康这个高新技术企业的描述,专门提到“税收贡献较少,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据了解,今年两会期间,深圳市政府公开表示,深圳正面临着“土地、能源、环境、人口四个难以为继”的问题,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已经迫在眉睫。而在5月底举行的一个工作会议上,更有广东省委的官员直言要加快产业升级换代,“腾笼换鸟”,将低附加值项目向内陆转移。这种声音被富士康记在心中。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认为,深圳对富士康模式已越来越不欢迎。深圳已经不是当年对招商引资激动万分的初级模式,深圳税收主要依靠服务业、金融业和物流业,40万之众的富士康对深圳地方财政的贡献很小。而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教授认为,富士康此次加快搬迁速度,除了有成本和内地优惠政策的原因外,还可能是和深圳政府的发展目标产生了矛盾。
除去税收问题,富士康还因为人口密度过高,牵制了政府很多的精力和物力、财力,且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员工收入少,对城市消费的拉动能力有限,但员工管理造成的问题却不少。深圳的人口密度为全国最高,城市已经不堪重负,产业结构急需调整,因此深圳只能逐步淘汰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而以代工业为主体的富士康们首当其冲。[!--empirenews.page--]
对于深圳政府的转型需求,富士康心知肚明。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急于转型的深圳市政府与富士康方面就有过相关的讨论。富士康内地地区商务长李金明在2008年4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深圳土地等资源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富士康也在寻求如何发展。“怎么样跟市里大的形势统一起来?这就得进行职能转换,厂房可能会有部分拆掉,生产转移到其他地区。”
李金明在谈及该问题时还表态:未来的深圳富士康基地将以“研发+部分生产”为主,人员规模最多在10万至15万人之间。同时,富士康还提出了“发展内地,制造转移”的口号,生产线转移的地点有山东烟台、重庆、河北廊坊、北京亦庄等地。而这些地方,都有其大客户的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