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碘粒子植入:中大医院各方联合“围剿”肿瘤的神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放射性碘125粒子,虽然直径不足1mm,长不足5mm,但多颗精准分布植入到肿瘤中,聚集起来从内向外“引爆”,能有效治疗实体肿瘤。再联合支架技术,还能实现开通狭窄通道和“围剿”肿瘤双重效果,这一神奇“神器”虽小但威力强大。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传来消息,作为该院享誉国内外的“王牌技术”之一,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滕皋军、郭金和团队的专家们向省内外同行展示了碘粒子与支架及3D打印等联合应用治疗肿瘤的神奇魅力。
用于碘粒子植入的3D打印模板
案例:碘粒子布阵三次 彻底剿灭肿瘤病灶
虽然碘125粒子很微小,聚集起来力量大,你可别小瞧了它,前段时间它可消灭了一个巨大骨肉瘤呢,80多岁的张老爹就是受益者。一年前,张老爹走路后出现左下肢酸胀样疼痛,只能拄拐才能勉强走几步。到中大医院进行核磁共振、活检等相关检查后发现为左髋骨肉瘤,病灶竟有10.4cm*8.0cm,已没有手术指征。正在满目筹措时,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郭金和主任团队的朱光宇副主任医师、王勇博士为他采用碘粒子植入术,给他了希望。
由于病灶巨大,不能一次植入太多碘粒子,只能分步进行。去年3月,张老爹首次植入碘粒子,120颗粒子有序分布在他病灶里,粒子打入“敌人”内部,用半年时间慢慢消耗“敌人元神”。2016年9月份,第二小分队90颗粒子出兵。二个月后第三次再次补充兵力,“围剿”残余势力。近日传来捷报,张老爹再次入院复查发现病灶不见了,肿瘤生物活性消失。张老爹也明显感觉到,“自己就像个健康人似的,终于可以撇开拐杖走路了”。
阵法:精准布点 安插粒子
碘粒子是如何作战的?郭金和主任介绍,通过CT或B超对肿瘤部位准确定位。在影像引导下经过穿刺,将细小放射性碘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根据肿瘤大小与位置精心布点,直接照射病变组织,照死肿瘤细胞。
据悉,碘粒子威力在于具放射性,释放伽马射线,但它是个低能量的射线。聚集多颗碘粒子分布在肿瘤内部,60天为半衰期,200天辐射消失,在这二个月到半年时间内有效治疗肿瘤,最终肿瘤溃败。碘粒子认准肿瘤剿杀,却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非常小。
受益:14年 2000多例肿瘤患者成受益者
放射性碘粒子技术在中大医院已开展14年,2000多名患者成为碘粒子打击肿瘤战役的受益者。这些患者有什么共同特征,碘粒子主要打击什么肿瘤呢?郭金和主任介绍,碘粒子植入术目前主要针对于前列腺癌、肺癌、肝癌及对临床上少见的疑难复杂实体肿瘤或腹膜后、盆腔及椎体附件广泛转移的实体肿瘤具有很好疗效。特别是对外科治疗不理想,放化疗不敏感的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组织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等实体肿瘤。
首创:支架载粒子 威力更强大
善于钻研的碘粒子,还学会借助外力,搭乘支架快车,打击肿瘤再升级。撑开的支架既能“疏通管道”,又能进行局部放疗防止肿瘤再次生长。
这次它的阵法是也是分步进行,先将装载碘粒子的支架被送到病灶处,支架张开的部分使得碘粒子暂时“落脚”在病灶处;第二步将真正的支架穿到卷起的“铁丝网”的中心,这个支架能起到真正撑开的作用,既疏通狭窄处,也让碘粒子在栓塞处“站稳脚跟”。
著名介入医学专家、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教授介绍,粒子支架技术是中大医院在国内外首创的,碘粒子可直接植入患者体内,也可通过粒子支架为患者提供先进有效的治疗。支架就是粒子的载体,可以撑开患者体内的狭窄腔道,在保证患者器官正常功能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起到治疗作用。最常见的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在解决吞咽困难的同时,对肿瘤进行局部内照射治疗。目前,放射粒子支架技术已由食道延伸应用到胆道梗阻、气管狭窄、肝癌晚期门静脉癌栓治疗、下腔静脉癌栓治疗等多领域。
创新:3D打印模板+碘粒子植入 双剑合璧
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碘粒子植入技术不断创新,在华东地区率先采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让对抗实体肿瘤的作战阵法更精准。
“没有3D模板时,医生是通过CT逐层、多次扫描判断病灶位置。有了3D打印技术,定位都是三维立体的,精确计算有效避开血管、神经和骨头。”郭金和介绍,3D打印好模板,粒子如何排列一目了然。手术时医生只要按模版中显示进行,布控和操作精准度提高,穿刺定位时间缩短,手术时间也相应缩短。
联合:多兵种作战 联合抗击肿瘤
郭金和指出,虽然碘粒子威力大,但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作战,战力大增。碘粒子植入术也与其他介入方式一同对抗肿瘤,如对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治疗,也先用微波消融方式把肿瘤烫小,再进行粒子植入。
肿瘤的治疗还需多学科联合,各学科专家从各领域评估诊断,再提出系统化治疗方案。一般而言,早期肝癌适合手术治疗及消融术;中晚期肝癌则进行介入治疗;晚期肝癌则适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和支持疗法。整个治疗中就需介入科、肝胆外科、肿瘤科、消化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合作,确定最适合患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