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搅局 比亚迪分拆上市如期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原计划7月底将手机业务分拆上市的比亚迪,不仅没能如期实行,且再次卷入了官司中,为讨论分拆上市而召开的股东大会也被押后,其与全球代工大佬富士康对中国手机代工市场的争夺日益凸显。摩根大通近日的报告称,比亚迪旗下的手机代工分支预期有机会获得诺基亚的新订单,而来自摩托罗拉、三星电子等的订单亦有望增加。
比亚迪负责投资者关系的相关人士对本报表示:“富士康就是要在这个节骨眼上给比亚迪捣捣乱。”并强调,“比亚迪的分拆上市计划不会受到官司的影响。”
日前,法巴证券发表报告称,将比亚迪的目标价由39元大幅调高28%至50元,但投资评级维持“持有”不变。对于被指遭富士康国际(2038.HK)控告侵权一事,报告引述业界消息称,比亚迪已加快其科研投资及核心科技发展,以显示其与内地同业的不同。摩根大通调高比亚迪(1211.HK)的目标价,由原来估计的54元上调至60元,又给予其增持的评级,并表明正检讨是否进一步调高其评级。
2007年4月22日,比亚迪(1211.HK)正式向香港联交所提出申请,计划分拆旗下手机部件业务比亚迪电子上市,集资最多8亿美元,约合62.4亿港元。
6月11日,富士康国际向比亚迪提起诉讼。富士康国际公告披露,诉讼比亚迪在知情情况下,蓄意促使富士康的若干前雇员违反各自的雇用合约中须向原告承担的义务,而向比亚迪披露机密业务资料以供其使用。
看似一则简单的知识产权斗争,背后却是复杂的商业利益争夺战。熟悉手机代工市场的人士表示,富士康的醉翁之意不在酒,50亿对它来说并不算什么,根本目的在于拖延比亚迪将手机代工业务分拆上市的步伐。富士康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去年以来,从富士康国际被挖角到比亚迪的高级工程人员多达400人次。这些人不仅为比亚迪带来了原本属于富士康的技术,且使比亚迪因此获得了国际手机巨头的订单。”而此前,在手机代工领域,几乎维持着富士康一家独大的局面,索爱、诺基亚、摩托罗拉都为其客户。
2006年中才开始运营的比亚迪手机代工业务部门其发展之快,也让市场吃惊,而赴香港分拆上市,更为将来发展提供了融资平台。与最初进入这个行业的低调迥然不同,2006年手机代工业务为比亚迪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收益。根据比亚迪2006年年报显示,比亚迪的手机部件业务去年销售收入达到51.34亿港元,同比增长169%,而且销售收入首次超过上市公司传统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后者去年销售收入为44.99亿港元,同比增长16%。
来自于老对手新加坡伟创力的竞争还未平息,国内又有比亚迪跟进,这使富士康不得不内外兼顾。一方面,加大跑马圈地步伐,以没有一分商业贷款的成本优势迅速在全国 “北上西进”。2007年,富士康在全国极速扩张,在山西、河北、湖北、山东、江苏、辽宁、上海等地纷纷投资设厂,已经拥有12个工业园区,产业涉及甲醇、手机零配件、电路板等等,以此更贴近顾客,凭借集团优势和互补取得手机代工订单量,并将集团其他零组件产能绑在一起,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另一方面,对竞争对手采用了当仁不让的自我保护,降低失去国际大厂订单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