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业重组迟迟不来怎么办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重组后的新一轮竞争是企业集约经营的竞争,是科学、经济地调配、运营各种资源的竞争。电信运营商在重组之前,要把握机遇,为迎接新一轮市场竞争做好准备
据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快报显示:1至5月份,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新增3351.4万户,而固定电话用户累计新增439.4万户;仅为移动电话用户累计新增数的13.1%,如果考虑固定电话的拆机因素,那么,固定电话用户累计净增数占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净增数还要低于这个数字。
快报还显示:1至5月份,移动通信网业务收入1439.5亿元,比增16.0%;而固定本地电话网业务收入736.9亿元,不是比增,而是“比负”4.2%。
移动通信网业务收入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49.9%,比今年1月又增加了2.9个百分点;而固定本地电话网业务收入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5.5%,比今年1月又减少了2.5个百分点。
数据是最令人信服的。连续几个月来,许多数据已经十分清楚地表明:中国电信业运营市场严重失衡。因此,关于电信业重组和3G牌照发放的话题,在业界已讨论许久。在去年末召开的2007年信息产业部工作会议上,信息产业部领导指出:要以启动3G为契机,优化电信市场竞争结构。
今年4月25日,在中国移动通信产业高峰论坛上,信息产业部奚国华副部长坦承,在竞争格局的优化方面,由于移动技术的发展,现在中国的电信竞争有点失衡。他说:“当然,要考虑这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很多的因素,具体涉及到应该有几家运营商竞争、发几张牌照等等,这到目前为止正在研究中,还没有结论。”
现在,我们国家正在防止经济发展从偏快变成过热,重组后上3G,是否影响这个“防止”?
再有,我国四家主要电信运营商都已在海外上市,也给电信运营业的重组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在重组的方案中,充分考虑众股东的利益?
也许,正因为重组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因此,在2007年已经过去一半、业界总希望有个说法的时侯,电信业的重组和3G牌照都还是个谜。能等待吗?不能!但又怎么办?
一 、电信运营业的重组是产业转型的发动机,但运营业重组并不是产业转型的全部,在重组还没有到来之前,要有促进、适应整个产业转型的体制、机制方面的准备。
无论是从国际电信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国内电信市场需求的实际变化来分析,整个电信产业正在从传统的电信通信业向现代的通信信息业转型。
2005年底,中国电信提出从传统的电信运营商转型为现代综合信息提供商的战略转型。运营商的转型是整个产业转型的运营前提,如果没有运营商的转型,就不能带动产业链的转型,乃至整个产业的转型。
目前电信运营市场的严重失衡,已经束缚、影响了运营商的转型,而作为产业链上游的运营商的投资需求,又直接影响着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可以这样说,中国电信业的重组是产业转型的发动机,但电信业重组并不是产业转型的全部内容。在重组还没未完成之前,难道整个产业转型只能等待吗?当然不能,应该说,产业转型的方向、目标是明确的。
电信业这台发动机虽然还没有起动,但可以先谋划前行的路径,可以先制定上路的规则,可以先扫清路上的障碍,争取方法最好、成本最低、磨合时间最短、前进状态最好、对业界的负面震荡影响最小。这也许正是奚国华副部长所说的“涉及到很多的因素”的意思。
据人民日报6月25日报道,我国首部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由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办正式发布。
据介绍,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即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络等电子信息网络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的融合必然有新的进程要求。
今年4月,信息产业部奚国华副部长在博鳌亚洲论坛的发言中也指出,电信、媒体和技术(TMT)的融合已经成为驱动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前,“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是一个热点,对此,政府和企业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
如果我国三网融合的进程能有实质性进展,无疑能节约地使用、科学地共享信息通信资源,加快通信信息业的转型步伐,走出一条又好又快、低成本的信息化发展之路。这个问题也对重新设计新的通信信息运营业的竞争架构和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制提出了要求。
所有这些,包括《电信法》的修改,以及辅之以市场机制运作方式来实现重组等在内的诸方面问题,也许正是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拿出电信运营业重组方案之前的准备。
二、固网运营商的战略选择与战略调整。
面对传统电信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移动业务异质替代、语音业务不断低值化的客观现实,固网运营商缺乏市场需求新增点。只有积极应对、主动转型,才是唯一的战略选择。
中电信2005年底提出从传统的电信运营商转型为现代综合信息提供商。中电信的业务转型作为整个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步骤,已被资本市场认可。
尽管传统的语音业务颓势日益明显,电信运营市场严重失衡,束缚、影响了中电信的转型,尽管转型业务还未形成一定规模,但资本市场对中电信的业务转型和取得移动经营牌照充满信心。
自从中电信提出战略转型之后,其在香港股市的市值一直稳步提升、表现良好。中电信适时控制小灵通的投资规模与节奏,足见其“退与进”的辩证选择。
三个月前与中网通签订的那个“君子协议”,尽管有“合谋垄断”之嫌,但这是为了避免在市场失衡的情况下,“竞争”推进而造成资源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这是“舍与得”的理性选择。
不可否认,经营困难的固网运营商,当然就希望重组能尽快尘埃落定,但重组又迟迟不来。与其说消极等待,还不如主动出击。
一方面,战略转型要主动出击,争取在语音市场难以进一步拓展的情况下,业务收入结构能更快地向体现转型的方向变化与发展。
另一方面,在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的市场中,要对竞争的战略进行一定的调整,就像小灵通的“退与进”、与中网通竞争中的“舍与得”一样。据了解,目前固网运营商的一些基层企业,在经营困难面前,一味“冲锋”,这就有可能“陷阵”。[!--empirenews.page--]
毕竟,经营形势严峻不全是主观经营努力不够。现在,有某些方面的“进”,实际上是营销成本大于收入,又没有战略意义上的“退”。如果能有“放”弃一些、“抓”紧一些的精算,则能够得到更多。
三、着眼于新一轮竞争的充分准备。
中国电信运营业的重组虽然还没有揭开面纱,但“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关键是运营市场的“公婆”准备好了没有?准备好应对重组后的新一轮竞争了没有?
重组后,运营市场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各运营商展开全业务经营。这一轮的竞争是市场需求更多、更多元,有着更高层次要求的竞争。回顾大约是从2002年形成现有市场格局后的竞争的实际过程,各个运营商最主要的竞争利器就是价格。如果说,在这一次重组前的竞争是以降价为主要手段的话,那么,重组后即将开始的新一轮竞争是看谁的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品牌价值最高。
新一轮的竞争,没有分业门槛,全方位双向进入,说到底是“异质”替代的用户争夺。“异质”就是相同的产品、相同的服务,不同的成本、不同的价格,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客户价值。从国外移动市场竞争的趋势来看,今后,用户手机带号转网将是一种全球趋势。
最近,欧盟电信部长理事会会议已就欧盟境内手机漫游费限价新方案达成一致。可以预见,中国电信运营业的新一轮竞争是很激烈的。竞争的目的是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得到更多的实惠,这就意味着运营商的平均利润空间要不断收紧。
国资委要考核、监管部门要管制、资本市场要有回报收益。所以,重组后的新一轮竞争是企业集约经营的竞争,是科学、经济地调配、运营各种资源的竞争。如果习惯于重组前的竞争思维,那么,在重组还没有到来之前,对新一轮竞争早做准备,就将把握先机。中电信提出战略转型的配套思路:“精确管理”和“合理配置资源”,不失为是把握先机、立足于赢得新一轮竞争的战略考虑。
总之,中国电信业的重组迟迟未来,怎么办?不仅仅是期盼,更要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