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集采陷入低价竞争怪圈:面粉比面包还贵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为什么面粉比面包还贵?”一位参加2011-2012年度中国联通PLC型光分路器集采的厂商人士语气怅然。
7月7日、7月8日两轮价格竞标,让绝大多数厂商心惊肉跳,也如坐针毡。80家厂商角逐30个入围名额、价格分占综合评分的60%且无样品测试,导致整个竞标过程硝烟弥漫,报出的价格“越来越不靠谱”、低到“令人发指”,甚至有采购方人士都连呼“看不懂”。
仅仅几年时间,中国电信运营商引入的集采招标模式带来了采购管理的统一、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大幅降低。然而原本涉及价格、技术、综合实力、服务多方面评估因素的集采已经变得越来越价格导向化,造成了产业链关系的失衡,由此产生的后续问题也接踵而来。
“运营商应及早予以重视,否则集采到最后很可能如同光缆,变成又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案例。”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产业分析人士这样对记者表示。
乙方的纠结:面粉比面包贵
如果把通信设备比作面包,面粉就是其中的核心器件。作为光纤入户前的最后一道关键闸门,在光分路器产品中,核心芯片、光栅阵列、封装加各种接头的成本比例格局大致为5:3:2。由于起步较晚,国内尚没有厂商能够自主开发生产核心芯片,光栅列阵的批量成品率较低时反不如进口省钱,其实“赚的都是辛苦钱”。
面粉价格坚挺、面包价格却不断跌落,自然引得叫苦声不迭。
面对记者拿到的此次联通光分路器集采两轮报价汇总,某核心芯片代理商断言大部分报价“偷税都不可能做到”:“要么是(有些)厂商疯了赔本赚吆喝,要么是操作中另有玄机。”
“这个价格跟了就是赔本,不跟就拿不到单子,甚至以后的采购也会被踢出局。那些搅局者拿到单子后或以次充好、或占位不干活,几年来却没受过任何惩罚。”某知名光器件厂商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电话中他的声音略显沙哑,每说一句就会叹口气。
买卖本身就是各取所需,厂商之所以一边怨声载道一边又积极参加集采,除了挤进供货名单、与运营商长期合作的考虑,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是主要原因。例如此次联通光分路器集采采购量仅仅22万件,规模1亿多人民币左右,竞争烈度却丝毫不下于百亿人民币规模的采购——尽管有一定资质限制,蜂拥而至的厂家仍多达80家,其中不乏华为、中兴、上海贝尔、亨通光电、光讯、日海、博创这样的知名企业。
“尽管电信业高速发展之类的话大家都在谈,但落到采购现状就是僧多粥少,只要一家报低价,其他的也只有捏鼻子跟进。这种‘饮鸩止渴’最终会毁了整个产业链。”一位参加过多次集采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人士表示,低价产品带来的质量隐患、企业极低利润或负利润经营导致的研发成本缩减以及厂商鱼龙混杂下诚信的丧失,最终恶果还是会由运营商和消费者品尝。
甲方的隐患:质量、交付谁关心?
价格分占比越走越高,导致低价基本成为中标的杀手锏。翻看近年来电信业集采入选名单,或许你会发现名不见经传的厂商频频出现——一部分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厂商,为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以低价、裸价手段承揽更多的业务,这也进一步加速了产业链关系失衡。
而运营商在刻意引导这种“你低我更低”的恶性竞争之余,是否准备好承担低价采购背后的网络质量及设备交付隐患?
实际上时有发生的网络故障已经敲响了警钟。中标价格远低于市场平均价格,如果厂商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或运营商企业标准生产、执行施工,势必“大亏特亏”,大中型厂商尚可借国外市场、其他产品线或后续服务上获得的利润进行补贴,而小型厂商在产业本身集约化程度不够、质量标准又执行不够严格的情况下,偷工减料已不是新闻。
以光分路器为例,部分运营商省公司使用1分64路分路器推进GPON建设时,已经发现因为光信号损耗大光功率导致预算不足。又例如数字配线架,纯紫铜材变成了铝型材、铍青铜锡磷青铜变成了不锈钢弹片、镀金层不够甚至变成了镀铜。
运营商网络的总体拥有成本(TCO)包括前期投入(CAPEX)与运营成本(OPEX)两部分,运营成本已占据总体拥有成本60%的份额。设计与建设规范的滞后、线路逐渐劣化、全网络器材多年来过分倚重价格因素选材的弊端,都会造成未来高昂的运营成本,产业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而由于运营商集采后没有年度中期重新议价制,部分通信设备、器件随时间价格下滑速度较快,使得一年一度的集团招标成了“年度期货平均价格赌局”,“聪明的”厂商会打时间差,供货前少后多,或者干脆占位不出力,严重危害到项目的建设进度。
同时记者采访数位运营商人士发现,前年和去年都有厂商以超低价入围集采,但只是供应单项价格比较高的产品。考虑业务开拓成本,他们甚至不去一些省公司签署框架供货协议。
“集采过后,到底有多少的废品静静地躺在各大运营商地市分公司的仓库里,没有人关心。”某知名光器件厂商销售负责人表示,理性的选择应该是以全程成本的观念去建设通信网络。对于关键器件的质量管理,也应有较为完备的抽查检验制度和质量回溯制度,其他如厂商的真实实力评估、工厂检验、供货意愿、售后服务、技术支持能力等,更应有详细透明的制度公示。
电信业长期发展堪忧 集采急需改变
在国人眼中,运营商“不是一般的有钱”,然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却是通过掌握议价权,压缩整个产业链利润空间来实现的,长此以往电信业局势堪忧。
台式电脑进入中国二十多年,结果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仍掌握在海外巨头手中,国内厂商不过是加工或代工。原因无他,研发和技术积累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过低的价格令原本有望以技术制胜的厂商迫于生计只能从事低级的加工和制造。
如今这一势头已经蔓延至整个国内电信业——一边是设备厂商在集采中“刺刀见血”、拼个你死我活,一边是核心器件进口量居高不下、电信强国之梦渐行渐远。
“谁都知道手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然而当产品价格太低、公司没有利润,深层的研发投入只是句空话。”一位知名电信设备供应商无线研发负责人愤愤不已地表示,研发设备添置需要钱、跟踪标准需要钱、预研需要钱、技术难关的破解需要钱、可靠性研究也需要钱……只有如此投入才能跟上国际步伐,但现在这部分的资金是被砍最多的。在他看来,“集采是在扼杀创新”。[!--empirenews.page--]
运营商本身肩负有带动整个产业的责任,必须首先正视这点,产业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低价采购带来的利益只是短期,长期来看只会搞垮整个产业链,届时反而会被几家垄断厂商掌握议价权,回到当初“狮子对大象”的局面。
他建言称:“我们经常会用生态系统这个词,生态就是各环节都不可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赢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我国电信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并不容易,运营商应该提高集采准入门槛和透明度,并给予供应商一定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