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格拉茨公交车上禁打手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手机本姓“私”,是私人间交流的工具,拿到公共场合毫无顾忌地“宣告”,就多少有些“化私为公”,噪音扰民了。在中国,无论是在地铁里、公交车内、餐桌旁,还是走在街道上,耳边常常突然响起各种高分贝的手机铃声,常看到旁若无人、“大呼小叫”地讲着私事的人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突然被打扰、被逼听些毫不相干的私事确实干扰情绪,一些争执、谩骂也由此而生。
在公共场合,使用手机应顾及他人感受,这种顾及实际上是对他人利益的尊重,一种公德意识。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出台一些公共场所手机使用的规范。
公交上打手机最乞人憎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当地市议会通过议案,要求在巴士、地铁、火车及电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设立手机通话专区,如果乘客在专区以外地方讲手提电话,便会被罚款。发言人解释说,原因是许多乘客越来越感觉到在上下班的地铁列车或公共汽车上得不到安宁,有些乘客打手机时高谈阔论对周围其他乘客造成干扰。
而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则干脆于2008年颁布禁令,禁止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使用手机。格拉茨也由此成为全球首个颁布类似禁令的城市。
这个规定并不是不允许打开手机,而是不能通话,也不允许通过手机喇叭放音乐,但允许写发短信和上网。虽然此举当时引发了一些争议,但当地一项民意调查显示,高达68%的格拉茨市民赞同这项禁令。
日本医院设有“通话室”
在美国,一些价格较高的餐馆,早在本世纪初已经开始严格限制手机用户在就餐大厅内使用手机。原因是,在餐厅里“拿着手机高声通话”和“点燃了一支香烟”没有太多区别。
2007年2月,纽约市议会不顾市长布隆伯格的反对,通过法令,禁止在公共表演场合使用手机,无论是正在用手机交谈,还是刚用手机拨号,或者不出声地听电话,只要手机响了一下,一旦被发现,就会被罚款50美元。
在日本的医院,都设有“通话室”,一般选择在远离各种医疗设备的场所,并且使用良好的隔音材料建成。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给医生的助听器带来杂音,同时防止信号干扰医疗器械,更是为了给病人的治疗、休息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而注重个人隐私的法国人,则直接用技术手段限制在公共场所接打电话了。在法国,是明文禁止手机用户在影院、剧场等公共场所接打手机的,当局还根据新的规定在公共场所安装信号干扰设备,手机用户只能通过紧急服务号码和外界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