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Google“十年大战”:解读两大移动帝国轨迹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讯:纵观苹果与Google的十年移动大战,几乎也是设备与服务的对抗。苹果发布了iPhone与iPad两款颠覆性的设备,苹果当然也发布如siri的优质服务,但苹果的这些服务只是设备的延伸。而Google则在反其道而行之,Gmail、YouTube的杀手级服务几乎覆盖到各个系统的手机或移动设备上,从这个角度来看,苹果践行服务即设备的理念,而Google则是设备即服务的推动者。
人们一谈起智能手机或者移动设备革命都不得不提及2007年发布的iPhone,这的确是一个跨时代的产品,它的出现,让之前所谓的移动革命一下子没了任何意义。从2007年到现在的2014年,iPhone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也就在这8年时间,Google则以另一种方式切入到这个领域,并逐步修建自己的护城河。如今,苹果和Google成为移动世界的两大帝国。
科技作者弗雷德·沃格尔斯坦将焦点对准这两家公司,并通过类似编年史的叙述方法将十年来(根据公开资料显示,iPhone的研发始于2005年)两家公司的恩怨情仇娓娓道出,本书有大量的细节呈现,也显示出作者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在沃格尔斯坦笔下,这两个移动帝国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押宝vs领养
苹果为何要研发iPhone?如果熟悉苹果的发展史,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在2005年,iPod的销量到达顶峰。乔布斯意识到苹果需要一个新的产品线形成对iPod的保护,并集中全公司之力去秘密研发新产品,在这本书里,沃格尔斯坦都有很多现场还原,读起来颇为有趣。
至于Android的诞生,我们都知道Android是Google收购的一家公司,而在收购之后,Android很长一段时间被人所遗忘,甚至被Google人遗忘,原因在于这个团队在秘密的研发一款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的手机。尽管与iPhone一样实施保密,但Android团队却并非Google的核心项目,甚至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如果不是Android之父鲁宾的强力推进,或许Android就这样消失了。
制造思维VS工程师思维
苹果与Google都不是传统的手机制造商,这给他们很多想象力。但两家公司却以不同的思维模式去思考手机,苹果的制造思维,让他们更关注如何在产品设计上不断突破,比如采用全触屏的方式来替代键盘屏幕,他们需要克服的是如何让硬件更好的适应这个设计。
而Google则是典型的工程师思维,他们对于制造手机这件事可以说一无所知,他们甚至连一个硬件产品都没有制造过,你如何指望这样的团队去开创所谓的革命呢?当iPhone在CES上发布时,Android的原型机也将近完工,但安卓的工程师们看完iPhone发布会后感叹:我们需要重新开始了。“它看起来像黑莓手机,有传统的键盘和小屏幕,没有触屏功能。鲁宾及其团队、宏达电子(HTC),以及T-Mobile电信公司等合作伙伴一致认为,消费者会更看重手机中很棒的软件而不是外观。”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