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王喜文:传感器是未来城市的核心 日美已入局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3年9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重点任务:一是加强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二是加强城市排水防涝防洪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三是加强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四是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加强城市电网建设。六是加强生态园林建设。
2012年7月21日的特大暴雨才彻底暴露出北京市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脆弱。其实笔者在2006年时曾经为日本开发过“城市地下管网溢水预测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地监测城市内所有井盖的数据,同时可根据输入的预测降雨量,计算排水、溢水情况,发挥了以信息化手段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
我也一直认为,实现《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中所明确重点任务的关键措施是,在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过程中,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在基础设施中大量部署传感器,实时监测基础设施的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传感数据的汇集、整理与分析,可以培育出促进社会进步与改善居民生活的新型服务。
传感器在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性
广义上的城市基础设施具体包括:(1)大楼、住宅、桥梁、水坝等建筑的管理及安全保障;(2)铁路、船舶、飞机及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安全保障;(3)人类健康管理及老龄人口护理;(4)提高农业及畜牧等第一产业的效率;(5)能源相关基础设施的维护等。
不管是哪个领域,未来的系统构成大体上相同。首先,要在作为对象的基础设施上安装用网络联接起来的无数个传感器,用来收集关于基础设施状态的数据。然后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评估基础设施的使用状态,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发出警报,或是进行恰当的调控。比如,监控桥梁及建筑时,利用光纤传感器及加速度传感器来采集建筑的数据,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解析是否存在异常,如果有问题就发出警报。
这样的系统被称作传感器网络或物联网。这一概念很早以前就有,但是并未得到真正普及。现在,因传感器大规模应用,情况正在发生转变。
技术环境的不断完善,也将加速传感器的使用。智能手机因配置了加速度传感器及无线通信模块,而变得非常易于使用。通信技术方面,除了WLAN、蓝牙之外,还有一些国家规划出920MHz波段等,无线通信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数据分析技术也因为大数据的用途增加而快速发展。
同时,随着“开放数据”管理办法上的成熟,开放数据与传感器数据想结合分析,将赋予解析结果更多附加值。开放数据是指气象数据、城市基础数据、人口动态等。云计算汇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与开放数据进行结合比照,经过大数据技术进行解析之后,可提升各项分析的精准度。
可以说,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之中,传感器系统将因广泛的感应与强大的计算能力,被大规模采用。
实际上,2013年,传感器受到全世界新的关注,一些国家提出了“万亿传感器”的口号。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