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末将迎拐点 光伏等新能源不必过分悲观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摘要: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在前几年曾无限风光。风水轮流转,从近期发布的中报不难看出,在全球经济疲软、美国、欧盟“双反”及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下,国内光伏企业业绩利润大幅缩水,普遍亏损严重,经营压力较大。
关键字: 光伏产业, 双反,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在前几年曾无限风光。风水轮流转,从近期发布的中报不难看出,在全球经济疲软、美国、欧盟“双反”及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下,国内光伏企业业绩利润大幅缩水,普遍亏损严重,经营压力较大。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新能源发展到当前阶段,遇到一些问题,但是不必过分悲观,要看到战略方向的前景,要抱有信心。在他看来,应当充分肯定当前新能源所取得的成绩,理顺管理体制,顺应市场规律,在“十二五”末将迎来拐点。
市场持续扩大
从全球来看,因德国和意大利的部分企业赶在上网电价补贴下调政策生效前安装,上半年光伏需求增长超过预期。2012年上半年全球光伏设备需求13.1GW,同比增长了46%。中国国内需求也大幅增加,“十二五”期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划大大超过之前的估计,达到20GW。2012年上半年每公斤多晶硅的价格从30.5美元下降到23.6美元,降幅为22.6%。电池组件价格从年初的每瓦0.951美元降到当前的0.6美元。价格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制约因素,价格下降,就意味着市场扩大。“金太阳”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因成本下降,原来计划1GW的装机规模,上调到1.7GW。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到“十二五”末,光伏每千瓦时的发电成本能够降到0.8元以下,用户侧平价上网成为可能。
截至上半年,我国并网风电达到5258万千瓦。2011年风电并网发电量732亿千瓦时。我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风电发展逐渐走向健康可持续,风电与电网的关系在逐渐融洽,电网对风电的消纳能力进一步增强,风电每千瓦时价格已经降到0.6元左右,并且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风电场建设趋于理性,从过去单纯“三北”风电基地逐渐向南发展,今年“三北”地区几乎没立项。
问题凸出
新能源发展到当前阶段,遇到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体制和新能源行业自身情况两个层面。《可再生能源法》作为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基本大法,对行业所涉及的问题都进行了规范。在管理体制层面,最为突出两个问题,一个是电网的问题,另一个是价格问题。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协调、统筹、指导、调控。现在缺乏一个权威的部门统筹协调包括产业和市场发展、布局、市场准入,及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对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管理协调问题。
新能源自身与常规电力相比,在技术经济性和电力系统适应性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商品化仍是制约太阳能发电发展的主要因素。太阳能发电成本虽然已显著降低,但与常规能源发电相比,光伏发电的商品化程度仍然较低。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是常规能源发电成本的3倍左右,截至2011年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只有350万千瓦,有统计的上网发电量9.14亿千瓦时,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商品化程度低是制约太阳能发电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是并网运行管理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电网接入和并网运行管理上,仍未建立与新能源发电相适应的电网接入和并网运行机制,制约了新能源的发展。三是新能源制造业亟待转型升级。我国新能源制造业产能扩张过快,国内应用市场培育不足,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在国际市场需求增速下降和主要市场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后,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企业经营压力普遍加大。光伏制造关键技术研发滞后,主要生产设备依赖进口,缺乏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低劣产品扰乱市场和无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产业亟待整合和转型升级,行业管理需要加强。
解决途径
新兴产业在发展的初期急剧上升,到了峰顶,遇到一些问题,然后急剧下降。新能源大起大落,我们对此该有个正确的认识。虽然目前新能源面临一些困难,但是不必过分悲观,要看到战略方向的前景,要抱有信心。在新能源恢复到正常状况的时候,是逐渐稳步前进的开始。
当前风能和光伏相关制造企业都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按照市场规律,过剩只能收缩和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没有淘汰就没有进步。在市场竞争中,一个不变的法则就是,优胜劣汰,市场中的优胜劣汰规律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企业只有适应市场环境,增强核心竞争力,否则不惜残酷无情地被淘汰。目前国内多晶硅制造业企业80%已经停产,因为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比国际市场高十几美元,甚至三四十美元。这个过程并不是新能源行业独有的问题,家电、汽车、计算机都经历了这个过程。只是新能源在短时间内大起大落,才受到广泛的关注。
我们要不断总结新能源当前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解决新能源当前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完善促进新能源发展的市场机制。逐渐转变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建立一个国内国际兼顾的市场环境,继续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建立并完善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新能源发电国家补贴机制。其次,建立适应新能源发展的电力运行机制。调动地方政府、电网企业和电力用户的积极性,形成全方位推进新能源发展的格局。第三,从国家层面严格准入标准,规范市场准入机制。顺应市场发展趋势,遏制盲目扩张,对现有产能进行调整整合,使其发展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强投资管理,控制产能扩张,优化产业布局。加大投入,支持重点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光伏产品质量评定和检测认证管理,阻止低劣光伏产品进入市场。加强光伏产业市场监管,防止无序竞争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下半年,受制于德、意等国对光伏补贴的削减及欧美国家的“双反”调查,去年弃风严重挫伤风电投资积极性等消极因素影响,新能源企业下半年经营压力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empirenews.page--]
可喜的是,面对当前的市场形势,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做了一些调整。例如,金风科技在风电服务、风电场开发和海外市场拓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推广并取得成绩。英利最近决定从过去单纯的组件销售转向工程和服务,从过去的单一的卖东西,改为共同开发产品开发市场。这应当是企业适应市场,调整自己的生产战略、营销战略的一种行为。天合光能最近也公布了一个社会责任的报告,表明企业有信心做下去。赛维、尚德等部分企业还尝试了兼并重组,虽然实现起来很难,但也是一个方向。
随着新能源成本电价下降,“十二五”末新能源会进入一个稳步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