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目前还在摸索阶段,还需规范完善,可以借鉴已有的做法,推广先进的模式,让“互联网+医疗”更加成熟。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移动就医已经成为了常态化。过去看病,需要自己跑到医院挂号、缴费、候诊、拿药等等,每一个都是大排长队,人力和时间成本都很大。但是,现在很多医院都建设了互联网医院,通过一部手机,我们就可以在微信、支付宝等各大平台进行线上自主挂号、预约时间,线下看完病后也不用排长队去缴费或者做检查、拿药,直接在手机上操作就可以了,可以说是非常省时省力了。
医院的数字化转型已基本成为业界共识,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医疗行业起步晚,且有行业特殊性,因而医院的数字化转型还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医院智能体是在国家卫健委提出的智慧医院发展方向的指导下,结合华为在行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积累,提出的医院智能升级参考架构。以“不变”的架构,应“万变”的医院业务与需求,以系统思维支撑医院智能升级。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人们对于健康生活、医疗服务等提出了新的诉求。尤其是新冠疫情的爆发,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更是到达了一个新高度。在医疗资源供需矛盾、传统医疗服务供给体系和大众对智能医疗服务需求发生转变的背景下,由互联网+赋能,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医疗体系和相关产业应运而生,不断满足当前医疗服务新场景和新需求,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当今,智慧医疗无疑是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其他前沿领域正在同医疗产业加速融合,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技术的进步,医疗行业的数字化,也体现在医疗设备、数据处理、医院网络、医疗服务等各个方面,这不仅显著提升了诊疗效率,还为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增长空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数字经济与创新产业的融合日益加剧。“十四五”规划中则进一步明确了数字经济对医疗健康产业升级的作用。
智慧医疗是随着IBM“智慧地球”的提出而出现的,具体是指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并通过智能化的方式,将与医疗卫生服务相关的人员、信息、设备、资源连接起来并实现良性互动,以保证人们及时获得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医疗服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2%,资源80%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问津;城乡医疗服务水平悬殊。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医疗卫生领域是个复杂体系,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项目设计,我国90%以上的医疗信息化系统仍然未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现象严重。
近年来,卫生健康行业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创新便民惠民有效形式,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深入探索“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痛点”“堵点”,助力医院为老百姓提供门诊及住院的多项便民服务。
在现代制造业升级换代,科技创新特别是关键技术需要突破这样一个大的背景,脱虚向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必要的。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对互联网发展不同的声音,甚至非议。互联网医疗却是要大力发展的一个行业或方向,特别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互联网医疗发展变得越来越必要。
近年来,医疗领域不断涌现新形态,互联网医疗正是在新形态中快速发展的一种。支持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明确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方向。“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正在蓬勃发展时期,建设与应用互联网医院,在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发展方向上也有了深度转变。
在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医疗正在不断释放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潜力,让医疗服务更加触手可及。虽然前景一片大好,“互联网+医疗”来自国家政策法规及监管两个层面的风险仍不容忽视。政策明朗但法律缺失,就很可能发生一系列问题。当务之急要从最基层开始做起,从制定技术规范到规章制度到行政法规和实施路径。
在医疗领域,实体医院依然掌握着绝大多数的医生资源,聚集了绝大部分的诊疗活动和医疗医药数据,在医疗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互联网医疗企业不可能脱离医院体制独立发展,而应以实体医院作为互联网医疗布局的重中之重。作为“互联网医疗”探索路上的诸多尝试之一,“互联网医院”还存在诸多的未知。尽管如此,它的出现却能够将线上和线下医疗资源有效结合,在医改深化的背景下也是一种突破,也让人们看到“互联网医疗”依然需要从最本质的“医疗”出发,以服务患者为核心,才可能走出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健康科普资讯的广泛深入传播,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到自身的健康状态,需求更加多元化。同时,他们也化身“种草”角色,为身边的人带去健康的科普资讯。医疗健康诊断一直系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心病”,在政策放开后,整个互联网行业发展和竞争也真正意义上进入了下半场。头部互联网医疗公司将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随着居民对医疗保健的要求提高,国家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化,国家对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不断增加。并且医院和制药企业资金比较充足,在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后,其投资重点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信息化建设成为医疗系统各企业的重要目标。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已在医疗服务、医卫管理、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等领域全面展开。在医疗业务信息化基本完成的前提下,随着系统持续运行,医院数据资产不断地沉淀,数据体量达到了须要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后,数据共享、数据治理、数据利用成为智慧医院建设的新目标。该阶段智慧医疗的核心在于集成平台、临床数据中心、BI数据平台建设。基于统一的数据管理,医疗业务系统的数据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为数据的临床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的应用,能为患者带来无障碍体验,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辅助,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和管理支持,真正打造以信息化为基础、数字化为手段、智能化为目标的智慧医院,全面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如自动记录并分析患者过敏史、自动提醒用药剂量、将检验检查危急值及时告知临床医生、云端智能诊断、看病全流程智能化、智能语音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感知和预警、智能发现临床诊疗规范与标准的改进点等。
对于智慧医院的大力推动,政府考虑更多的还是着眼于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加强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水平。要把这一套智慧的“互联网+”的手段,引用到医联体当中来,要在一百个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在医联体内医疗集团内部建立信息化为支撑的远程医疗系统、远程会诊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双向转诊系统,并且真正意义的能够探索实现患者从基层医疗机构到上级医院就诊,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让医联体能够为患者提供连续一体化的诊疗服务,这是今年的一个工作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健康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医药生产及流通、监管体系逐步理顺,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比较突出,许多体制机制矛盾并未彻底解决,医疗卫生的保障水平依然偏低。未来,我国将要建立一个适应我国人口健康国情的普惠型健康保障体系,为此需要不断改革创新、迎难而上,在公立医院改革、医疗市场准入、医疗科技投入、财政投入机制等方向上不断破除难题,在营养健康、疾病预防、公共卫生安全、心理健康、医药产业及再生医学等领域加大创新力度,最终实现由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向提升全民族健康素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