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群友发文询问,为什么C语言里bool似乎占用4Byte,给bool赋值后,它后面的3个字节 内容也被修改了,并且她还强调代码没有经过编译器优化(-O0是关闭优化的意思)。
从汇编角度来说,如果“test %al, %al”能改成“test %0x1, %al”就没有匪夷所思的问题了,如此一来应该会降低CPU的效率,毕竟执行指令还需要一个立即数,我没搞过编译器也没设计过CPU,纯属瞎猜,能搞编译器的家伙都是大牛的存在,咱们吃瓜的参合个啥!
Linux电脑输入poweroff退出操作系统后电源会自动切断,而嵌入式Linux如果没做特殊处理 输入poweroff关闭系统后电源依旧保持着。敲击键盘也不会有响应。原因是CPU和主板之间有着行业标准,比如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 APM(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都有相应的硬件IO状态指示。
初定采用图像识别的方法,图像文字提取有很多现成方案,而且还是显示器上的文字提取,比车牌识别要简单得多,就算不答应他,我也想自己试试玩玩。计划几天的工作量,没打算在它身上废太多功夫。一切的创新从拷贝开始,没想到3小时就把功能实现,接下来抽空上一点细节,以及各种异常处理,毕竟要规避少量误报的情况。
最近某项目采用以太网通信,实践起来有些奇怪,好像设计成只能应答某类计算机的ICMP(ping)命令, 某类计算机指的是Windows特定系统,其他系统发送ping都不能正确识别。
周末与一家车载企业交流,交流前几天我做了功课,去他家官网看看有什么产品,其他产品与我目前所充实行业有些距离,不是太容易看得懂,不过他的两个19寸机柜产品“以太网测试系统”、“CAN网络测试系统”我倒是可以一眼看出他的设计目的。
工作量守恒定律。前面看似吃点亏把其它不归我的业务也实现了,正是我在第一阶段实现了3块业务,它也创造一个测试环境,我可以不依赖其他同事任务进度,独自完成软路由的功能测试。其二,我的架构能同时兼容3种业务的实现,也证明架构有一定的弹性。
文章计算WIFI6采用1024-QAM时需要将相位分割成636份,2.4G频率下硬件的响应速度要至少达到0.6ps级别。
我们学校的定位是给企业输送“运维”人员,至于“设计”人员不再考虑范围之内, 只需要学生明白设备的工作原理、流程即可,培养具备设计能力的学生即累老师也累学生。
在我看来最不值得一提的BUG是那种可以重复复现的,他的稳定复现通常排查起来没啥技术含量, 早些年我处理一个不值得一提的BUG,BUG也很好复现,难点是复现时间固定在4小时左右,BUG由于文件资源未释放引起进程访问文件数目受限而崩溃,早期Android系统用该BUG获取到root权限, 本文向你分享,如何根据错误提示和参考手册找到故障点,指导新码农如何正确阅读Linux帮助手册(man page), 最后总结我的排查过程给小白一点实用的建议。好下面开始不如步入正题。需要调试的是一个监控程序,代码非常简单,2个线程执行不同的任务,每个任务都是间隔15秒执行一次,程序固定在大约4小时后崩溃。代码简单到用不着任何同步机制、没有任何通信,极少的内存访问,按理来说他就不应该存在BUG,然而还是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