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大多数的Bootloader一样,uboot的启动过程也分为BL1、BL2两个阶段,分别对应着SPL和Uboot。
我们前面主要去学习了蓝牙开发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常用的仿真手法,那么如何去分析我们抓到的蓝牙通信包呢?不去学习蓝牙通信协议,只能把抓到的Log信息,交给能看懂的人,你也最终只能当一个测试工程师了。
通过对蓝牙协议框架进行整体了解,其包含BR/EDR((Basic Rate / Enhanced Data Rate))、AMP(Alternate MAC/PHYs)、LE(Low Energy)三种技术,下面我们将BLE部分单独抽离出来,单独对其进行研究。
本篇主要讲了BLE的Link Layer,包括链路层定义的角色和状态,空中接口数据包的通信格式以及各个字段的含义,方便我们去分析LOG和定位问题。
Iperf 是一个网络性能测试工具,可以测试最大TCP和UDP带宽性能,具有多种参数和UDP特性,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可以报告带宽、延迟抖动和数据包丢失。
Linux内核是从V2.6开始引入设备树的概念,其起源于OF:OpenFirmware, 用于描述一个硬件平台的硬件资源信息,这些信息包括:CPU的数量和类别、内存基地址和大小、总线和桥、外设连接、中断控制器和中断使用情况、GPIO控制器和GPIO使用情况、Clock控制器和Clock使用情况等等。
在90年代,IEEE成立著名的802.11工作组,同时也定义了802.11的标准(Wi-Fi的核心技术标准)。最终形成了IEEE802.11标准版本:802.11b工作于2.4G频段,802.11a工作于5.8G频段。
经过Physical Layer的定义,通信所需的物理通道已经okay了,即40个RF Channel(后面统一使用Physical Channel指代)此时Link Layer可以粉墨登场了,它主要的功能,就是在这些Physical Channel上收发数据,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需要控制RF收发相关的参数。
现实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时间连续的,我们称为这种信号叫模拟信号。模拟信号需要进行数字化以后才能在计算机中使用。
U-Boot,全称Universal Boot Loader,是遵循GPL条款的从FADSROM、8xxROM、PPCBOOT逐步发展演化而来的 开放源码项目。U-boot,是一个主要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引导加载程序,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其主要作用为:引导系统的启动!目前,U-Boot不仅支持Linux系统的引导,还支持NetBSD, VxWorks, QNX, RTEMS, ARTOS, LynxOS, android等多种嵌入式操作系统。
同大多数的Bootloader一样,uboot的启动过程也分为BL1、BL2两个阶段,分别对应着SPL和Uboot。
最近呢,在工作期间,确实被这种问题给困扰了,如何有效的管理电脑自启动的程序,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搞透彻,下面主要从Windows和Linux两个系统来进行分享,喜欢的记得点赞和再看哦!
最近看到APP上,给我推送了很多类似的回答,借此机会,也想着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学习历程,以及结合自身和大牛,分享一些学习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蓝牙设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我们也只是将其作为蓝牙模块进行使用,发送简单的AT命令实现数据收发。那么,像对于一些复杂的使用场合:“车载蓝牙”、"智能手表"、“蓝牙音箱”等,我们不得不去了解底层的蓝牙实现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