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或可实现边走边充电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电动车的好处自不必说,但过长的充电时间给很多车主在使用习惯上造成不便,对于那些习惯了平均每个月加一次油的汽油车车主来说,换成现在的EV电动车几乎每天都要充电,的确是个麻烦的事情。本来充电桩就不多,而且将近十个小时的充电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这就要求车主每晚把车停好后还要记得插上充电设备,不然第二天就别指望开车出门了。
于是,可以不用把车接在电线上充电的“非接触充电”方式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其实这项技术并不算新鲜,早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就已经在部分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巴士开始尝试,只不过近日通过科学家们的最新努力,不久这项技术可能在普通乘用车型EV电动车上得到应用。
不只是北京,日本的羽田机场、奈良也都进行过采用“非接触式充电”技术巴士的试运行。之所以首先在巴士上尝试,这些驾驶员的驾驶技术都比较高,能够准确把车停到装有送电线圈的位置,而且这些巴士运行线路固定,只需要设立很少的充电设施就可以满足使用需求。
对于普通车主驾驶的EV车,因为大家的驾驶技术水平不同,需要开发出一种位置有些偏差也不会影响使用的充电技术,而且建设充电设施的范围也要更广。因此业界一直认为在乘用车中采用非接触式充电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一方面日本汽车厂商的表现最为积极,日产汽车公司打算在2013年~2015年推出的第二代EV中广泛运用采用输出功率为3kW左右的非接触式充电系统。结构上的特点是在车辆底盘下方安装受电装置,与地面上的送电装置之间实现非接触式充电。
非接触充电技术包括电磁感应方式、微波传输方式以及磁共振方式等。其中,走在开发最前沿的是电磁感应方式。电磁感应方式可利用与变压器相同的原理,进行电力的无线传输。无论使用哪种具体技术,要是真的能够在车位下埋上这么“一捆草料”,我们只要像平常那样把车停好,等到天亮“马儿们”就都偷偷“吃饱了”。
空中加油,路上充电
以前很多汽车驾驶员认为飞机能够在空中加油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想象着汽车也能一边开一边补充能量该有多好,或许这样的梦想已经不再遥远。当然不会是让一辆汽油小轿车跟着一辆大油罐车边开边加油,那样也十分危险,我们这里说的是EV电动车,而这个行驶中充电也是建立在之前提到的非接触式充电技术之上的。充电过程不需要停车,也不必连接任何电线。车辆行驶中也在充电,听起来非常诱人。
根据现在工程师们的设想,将送电感应线圈铺设在行车道的路面下,车辆匀速直线行驶过去也就同时完成了充电过程。据了解,德国稳孚勒、日本昭和飞行机工业、加拿大庞巴迪等公司都开始了相关项目的研发工作,2007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成立的WiTricity也在2011年4月接到了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投资信息,主要开发非接触式充电技术,为EV
电动车和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提供无线充电解决方案。“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去考虑应该把哪条车道建成充电车道,因为要保证行驶中不受左右车辆的影响才能达到充电效果,而且目前公路上的弯道太多了,匀速行驶并不是那么容易。”一位相关技术人员表示。
也许在未来的高速路上就能出现专门的“充电车道”,结合现在汽车上已经开始使用的ACC自适应跟车系统和车道循迹技术等,我们再开车长途出行的时候就真的可以做到“马不停蹄”了。
没有噪音也不行
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简称NHTSA)根据一份之前的研究报告表示,他们正在准备拟定一项新的规定“EV电动车或Hybrid混合动力车型必须配置行人警报器”,以降低这类车型的“宁静度安全问题”。
报告中指出“行人因为没有听到来车的声音,所以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型的意外交通事故发生概率远超过一般内燃机的车型”。NHTSA准备提案立法,让所有的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型都要配备行人警示器。NHTSA也将定义一个相关的标准,据了解这套系统将不能主动关闭,同一品牌的相同车型将配有相同的“警示音”。
想想前几年兴起的电动自行车,每当骑行者悄无声息地快速驶过时还真是比较危险。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见到行人都能自觉放慢车速就不用这么让人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