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触控技术的战争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年 1 月份在拉斯维加斯的 CES 消费电子展上,Palm 亮出了一款外形光滑圆润的 Pre 。漂亮的外形或许在为 Pre 加分,但真正让行业惊叹的恐怕还是 Pre 采用了与 iPhone 十分相似的多点触控技术。虽然 Pre 也内置了滑盖物理键盘,但除了文字输入之外的大部分时间,人们只是不停地用手指在屏幕上触摸,让魔术发生:弹出一个新窗口、在多个网页间切换浏览、把联系人列表拖放到触摸屏幕的低端。Pre 的手势触控操作是直觉式的,充满乐趣,基本上是复制了苹果的 iPhone 。
两周之后,苹果的首席运营官提姆·库克(Tim Cook) 在苹果的业绩报告会议上对分析师们表达了他的不满(虽然他没有直接点名是 Palm ):“我们不会容忍我们的核心技术就这样被偷窃,我们会使用任何我们拥有的武器是去处理这种行为。对于这一点,我们非常明确。”
起初还是口角之争,但很快就演变成为苹果和其他科技公司之间的生死角逐。苹果、诺基亚、惠普,还有其他公司,他们在各自的专利文件中用语言描述他们的专利动作:用拇指和食指缩小、放大,一根手指轻弹点击、上下垂直滚动。
基于手势的计算正在成为主流,同时,关于如何操控这个新的数字世界的手势和动作定义权的争夺也已经开始。但这本身就是一个丑陋的——甚至是具有潜在毁灭性的动作。
自个人电脑诞生以来,很多电脑公司都试图找到抛弃键盘的办法。他们置摩尔定律于不顾,勉强设计出与计算能力日益强大机器不相协调的输入设备。早期的触控输入设备都十分笨拙,而且漏洞百出,比如强迫用户学习新的涂鸦笔迹输入语言,或者输入十分困难的平板 PC 。最终,我们还是迷恋于键盘和鼠标,control-X(剪切)、control-S(保存),还有双击,都如此方便。但随着 Wii 和 iPhone 的到来,突然之间手势操控的纪元已经开启。
随着传感器的价格越来越便宜,手势操控已经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杀手级动作。比如,宏达(HTC)最近推出的 Touch Pro2 ,开启扬声器只需要轻轻点击屏幕表面,然后将设备平放即可。而诺基亚提供的则是,用手指在屏幕前晃一晃即可开启某一项功能。虽然目前只有 5% 的手机拥有触控屏幕,但市场研究机构 StrategyAnalytics 预测,到 2013 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大约 30% 。
同样,在个人电脑市场,那些不顾一切追求增长的电脑厂商们的眼里,基于手势操作的个人电脑就是一个救世主。惠普认为这种电脑非常适合第三世界的国家,因为当地有很多地方语种无法在标准键盘上输入。
惠普的印度团队刚刚完成了一次第三世界的旅行,期间惠普的工程师们把主要时间都拿来观察当地的人们在生活中的手势和触摸动作,希望能够将这些观察的收获融合到他们新的产品中去。微软也把触控操作做为 Windows 7 的一项重要功能。他们的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们通过触觉与设备交互时,人们更倾向于觉得设备具有类人性——这意味着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设备打交道。“在一项可用性测试中,我们发现人们会对设备产生恋恋不舍的感觉,”微软的 Windows 用户界面工程师 Ian LeGrow 表示:“在测试结束后,人们还希望继续与设备接触。”
但研究同样也显示,如果设备的手势操控不够直觉,人们也更容易放弃这款设备。键盘的优势在于,大家都很熟悉它。一个用户从 PC 转换到 Mac ,无需重新学习打字。同样,在多点触控技术方面,对于动作标准的定义也非常重要。毕竟,键盘上的按钮总是在那儿。但当接触到一个新的触控设备,如果没有视觉提示,用户会觉得难以使用,甚至绝望。“必须要让人们直觉化地理解,”诺基亚的研究员 Roope Takala 说:“否则的话,在三两下尝试之后如果还没成功,他们就会放弃。”
最终,无论是在法庭内还是庭外, Palm 和苹果都会就如何分享多点触控技术达成协议。但在手势语言方面,必须要采用一个通用的标准。否则的话,用户只会对这些设备用一个手势:竖起一根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