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产业面临的形势与整体走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欧美、日本重要经济大国已陷入衰退,外需可能继续恶化。德国和日本在3季度确认经济陷入衰退之后,美国也在12月份确认经济陷入衰退。与此同时,欧美日发达国家的经济先行指标目前仍呈快速下降趋势,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估计全球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沼,还需两年左右的时间。
中国经济触底尚需时间,内需的效果有待观察。中国经济的困难时刻刚刚开始,2009年难见底。从过去三十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来看,中国经济下行周期中,经济增速的下滑通常持续三年以上。
中国的政策调整对宏观经济往往会产生重大影响,最近推出的扩大内需的调控政策将对内需产生积极影响,但影响更多的会体现在投资,而非消费;同时投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电子信息产业直接的拉动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成本压力将在未来进一步减少。欧美发达国家、日本等国经济陷入衰退导致需求减少,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在最近几个月经历了暴跌的过程,石油、矿产品、有色金属等的价格都有超过50%的跌幅。而从中国市场来看就是PPI呈现出了快速下跌的走势,已经从8月份的110.1下降到了10月份的106.6,11月份的PPI更是超乎预期下降到了的102,估计未来几个月仍将呈下降趋势。
产能过剩、外需下降、成本下降、内需不振将是未来主要趋势。2003年-2007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通过出口、投资拉动经历了快速增长期,形成了巨大的产能,对出口也形成了高度依赖。随着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外需下降导致产能过剩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出来,而国内长期不振的消费在收入分配严重不平衡、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没有建立完善的背景下将难以有明显改善。唯一的亮点就是成本的短期下降。
产业发展方略
出口转向新兴国家,避免产业大幅波动。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而言,美国、德国、日本经济陷入衰退导致的外需下降,必须通过其它外需弥补,这是高外贸依存度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避免大幅波动的必然要求。而新增的外需最有可能来自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国家。
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制造业效率。截止目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仍然是在制造环节,品牌、技术环节未形成整体性突破。在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尚需时日的背景下,借助产业政策力量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制造业的效率是根本之一。中国电子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具备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而其运营效率跟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区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
着眼长期发展,促进产业发展模式转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模式整体而言是粗放式的追求增长的速度,是以出口、投资拉动,低成本为竞争利器的产业发展。这种模式在这两年已经呈强弩之末,产业的中长期发展必须转向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技术驱动和内需拉动的产业发展模式上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内需的增长将是整个产业中长期发展的两个根本驱动力量。
着眼长期发展,促进战略性、前瞻性的产业升级。电子信息产业有别于传统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技术、产品、产业升级、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并且具有破坏性创新的特点。比如平板显示对CRT的替代。一旦革命性技术出现导致整个产业升级,就会创造出巨大的机会,同时也对传统技术产品形成毁灭性打击。韩国正是通过把握住了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升级的战略机会,进行了战略性、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在平板显示、存储、通信等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超越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