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有了CPU、存储器、总线以及外设,我们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封装在一起,再把各个外设、总线的信号,以及供电和地通过引脚引出来,这就是一片完整的单片机芯片。等等,要让单片机跑起来似乎还少了些什么?对,还有时钟!
我们已经知道了CPU如何通过总线进行存储器的读写,也知道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的寻址空间,数据总线的宽度则决定了CPU的位数(单次能够读写的数据量),而控制总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访存的速度(WR与RD为0的时间越短,访存速度越快,当然也要存储器速度跟得上才行)。有了CPU和存储器,以及连接它们的总线,这就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可正常运行的计算机系统。
如果把CPU看作“帝都”,存储器看作是“卫城”,它们之间要互通往来,就必然要修建道路,而这条道路又可以不断延伸分支,将很多城市串连起来。这样,城市两两之间便均可通行。这条“道路”就是总线!如图1.11所示。(这些被串连起来的“城市”就犹如振南后面要讲到的“CPU外设”)。
存储器对于整个计算机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供CPU执行的程序指令、程序运行过程中的变量和数据……,它们都要以存储器作为载体。所以在实际的应用和开发中,人们总是希望单片机芯片的RAM和ROM容量能尽量大一些。这样就可以存储更多的代码指令,运行规模更大更为复杂的程序。另外,存储器本身的读写速度也就成为了CPU性能的最大瓶颈之一。更为形象的描述如图1.9所示。
下面振南要介绍的是“单片机的体系架构模型”,是超脱于任何一种具体型号的单片机芯片之上的(我感觉我要成仙),它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几乎所有的单片机,或是ARM、DSP以及更为高端的处理器都遵循这一模型。或者说,这一模型中的几大要素是必需的。
小运营
znmcu
liwen111
sonyffff
LawrenceXU
nieweiping231
liqinglong1023
LucasShi
南山忆却
小鱼儿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