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播技术简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988年Steve Deering 首次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IP多播的概念。多播是IPv6数据包的3种基本目的地址类型之一,多播是一点对多点的通信,IPv6没有采用IPv4中的组播术语,而是将广播看成是多播的一个特殊例子。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人们能够方便的在网络上畅游,进行网络通信或者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此外,人们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计算。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先进的网络,连接各个雇员和他们的计算机、工作站。有时,我们工作中的重要的信息只能通过网络得到,这些信息可能在企业的专用网络上,也可能在因特网上。因特网是个公用的网络,连接全世界的各个大学、公司、非盈利组织、个人和政府机关。随着现在宽带的发展,诸如远程教学、视频会议、网络游戏等新兴的因特网应用越来越受欢迎,而且有时变得很必需。这些应用涉及到点对点或者多点对多点的通信,与传统的单播或者广播有很大的不同。1988年,Deering提出了IP多播的概念,从此IP多播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多播介于单播通信和广播通信之间,它可以将发送者发送的数据包发送给位于分散在不同子网中的一组接收者。多播的基础概念是“组”。一个多播组(multicast group)就是一组希望接收特定数据流的接收者。这个组没有物理或者地理的边界:组内的主机可以位于互联网或者专用网络的任何地方。多播组中的每~个节点被称为多播组成员(multicastgroupmember)。在多播的诸多应用中,均可实现单播,但是随着接收者的增多,需要发送的数据包里线性增长,对于盯个接收者,需要发送同一个数据包的n份拷贝,这样通信量就会成倍的增加,也会占用网络的许多带宽,有时会引起网络堵塞。但是多播通信IP数据包仅发送一次。路由器会自动的转发到位于不同网段上的每一个接收者,可以是在网络中传输的报文拷贝的数量最小。所以多播是很有必要的。多播通信模型的一个关键的特性是提供了间接标识的多播组,其中发送方和接收方都不需要知道对方的具体情况。发送方只需要向一个多播地址发送分组而接收方只需要告诉网络自己希望接收发送这个地址的分组。用户的数据要从一个终端发送到另一个终端,首先要确定传输路由,不同的通信方式,其确定路由的方式也不同。如今网络的通信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单播(unicast:point to point),点到点的通信方式;
多播(multicast:point tO multipoint),点到多点的通信方式;
汇播(concast:multipoint to point),多点到一点的通信方式;
群播(multipoint tO multipoint),多点到多点的通信方式,多播的一种推广;
广播(broadcast:point to all point),点到所有节点的通信方式。
一般要求多播服务的业务对带宽和实时性要求较高,涉及用户较多,占用的资源也多,因此有必要优化多播路由。多播路由算法就是要寻求最优多播树,理想有效的路由算法将设计一棵仅覆盖多播组成员的树,并体现如下特征:树随着组成员变化动态更新;最小化节点需要保存的状态信息量;避免链路和节点的流量集中;根据费用函数优化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