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优化】高效内存池的设计与实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背景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该内存池是笔者在10年前完成的,下面先说下当时此项目的背景。09年,在某所的时候,参与了某个国家级项目,该项目是防DDOS攻击相关,因此更多的是跟IP相关,所以每次分配和释放内存都是固定大小,经过测试,性能不是很满意,所以,经过代码分析以及性能攻击分析,发现里面有大量的malloc/free,所以,当时就决定是否从malloc/free入手,能否优化整个项目的性能。所以,决定实现一个Memory Pool,在做了调研以及研究了相关论文后,决定实现一个内存池,先试试水,所幸运的是,性能确实比glibc自带的malloc/free要高,所以也就应用于项目上了。❝本文所讲的Memory Pool为C语言实现,旨在让大家都能看懂,看明白(至少能够完全理解本文所讲的Memory Pool的实现原理)。❞
概念
首先,我们介绍下什么是内存池?❝预先在内存中申请一定数量的内存块留作备用,当有新的内存需求时,就先从内存池中分配内存返回,在释放的时候,将内存返回给内存池而不是OS,在下次申请的时候,重新进行分配❞那么为什么要有内存池呢?这就需要从传统内存分配的特点来进行分析,传统内存分配释放的优点无非就是 通用性强,应用广泛,但是传统的内存分配、释放在某些特定的项目中,其不一定是最优、效率最高的方案。传统内存分配、释放的缺点总结如下:1、调用malloc/new,系统需要根据“最先匹配”、“最优匹配”或其他算法在内存空闲块表中查找一块空闲内存,调用free/delete,系统可能需要合并空闲内存块,这些会产生额外开销2、频繁的在堆上申请和释放内存必然需要大量时间,降低了程序的运行效率。对于一个需要频繁申请和释放内存的程序来说,频繁调用new/malloc申请内存,delete/free释放内存都需要花费系统时间,频繁的调用必然会降低程序的运行效率。3、经常申请小块内存,会将物理内存“切”得很碎,导致内存碎片。申请内存的顺序并不是释放内存的顺序,因此频繁申请小块内存必然会导致内存碎片,造成“有内存但是申请不到大块内存”的现象。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应用程序会调用glibc运行时库的malloc函数进行内存申请,而malloc函数则会根据具体申请的内存块大小,根据实际情况最终从sys_brk或者sys_mmap_pgoff系统调用申请内存,而大家都知道,跟os打交道,_性能损失_是毋庸置疑的。其次,glibc作为通用的运行时库,malloc/free需要满足各种场景需求,比如申请的字节大小不一,多线程访问等。没有比传统malloc/free性能更优的方案呢?答案是:有。在程序启动的时候,我们预分配特定数量的固定大小的块,这样每次申请的时候,就从预分配的块中获取,释放的时候,将其放入预分配块中以备下次复用,这就是所谓的_内存池技术_,每个内存池对应特定场景,这样的话,较传统的传统的malloc/free少了很多复杂逻辑,性能显然会提升不少。结合传统malloc/free的缺点,我们总结下使用内存池方案的优点:1、比malloc/free进行内存申请/释放的方式快2、不会产生或很少产生堆碎片3、可避免内存泄漏
分类
根据分配出去的字节大小是否固定,分为 固定大小内存池 和 可变大小内存池 两类。而可变大小内存池,可分配任意大小的内存池,比如ptmalloc、jemalloc以及google的tcmalloc。固定大小内存池,顾名思义,每次申请和释放的内存大小都是固定的。每次分配出去的内存块大小都是程序预先定义的值,而在释放内存块时候,则简单的挂回内存池链表即可。❝本文主要讲的是固定大小的内存池。❞
原理
内存池,重点在”池“字上,之所以称之为内存池,是在真正使用之前,先预分配一定数量、大小预设的块,如果有新的内存需求时候,就从内存池中根据申请的内存大小,分配一个内存块,若当前内存块已经被完全分配出去,则继续申请一大块,然后进行分配。当进行内存块释放的时候,则将其归还内存池,后面如果再有申请的话,则将其重新分配出去。上图是本文所要设计的结构图,下面在具体的设计之前,我们先讲下本内存池的原理:- 创建并初始化头结点MemoryPool
- 通过MemoryPool进行内存分配,如果发现MemoryPool所指向的第一块MemoryBlock或者现有MemoryPool没有空闲内存块,则创建一个新的MemoryBlock初始化之后将其插入MemoryPool的头
- 在内存分配的时候,遍历MemoryPool中的单链表MemoryBlock,根据地址判断所要释放的内存属于哪个MemoryBlock,然后根据偏移设置MemoryBlock的第一块空闲块索引,同时将空闲块个数 1
设计
在上图中,我们画出了内存池的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两个结构变量,分别为MemoryPool和MemoryBlock。下面我们将从数据结构和接口两个部分出发,详细讲解内存池的设计。数据结构
MemoryBlock
本文中所讲述的内存块的分配和释放都是通过该结构进行操作,下面是MemoryBlock的示例图:在上图中,Header存储该MemoryBlock的内存块情况,比如可用的内存块索引、当前MemoryBlock中可用内存块的个数等等。定义如下所示:struct MemoryBlock {
unsigned int size;
unsigned int free_size;
unsigned int first_free;
struct MemoryBlock *next;
char a_data[0];
};
其中:- size为MemoryBlock下内存块的个数
- free_size为MemoryBlock下空闲内存块的个数
- first_free为MemoryBlock中第一个空闲块的索引
- next指向下一个MemoryBlock
- a_data是一个柔性数组
❝柔性数组即数组大小待定的数组, C语言中结构体的最后一个元素可以是大小未知的数组,也就是所谓的0长度,所以我们可以用结构体来创建柔性数组。它的主要用途是为了满足需要变长度的结构体,为了解决使用数组时内存的冗余和数组的越界问题。❞
MemoryPool
MemoryPool为内存池的头,里面定义了该内存池的信息,比如本内存池分配的固定对象的大小,第一个MemoryBlock等struct MemoryPool {
unsigned int obj_size;
unsigned int init_size;
unsigned int grow_size;
MemoryBlock *first_block;
};
其中:- obj_size为内存池分配的固定内存块的大小
- init_size初始化内存池时候创建的内存块的个数
- grow_size当初始化内存块使用完后,再次申请内存块时候的个数
- first_block指向第一个MemoryBlock
接口
memory_pool_create
MemoryPool *memory_pool_create(unsigned int init_size,
unsigned int grow_size,
unsigned int size);
本函数用来创建一个MemoryPool,并对其进行初始化,下面是参数说明:- init_size 表示第一个MemoryBlock中创建块的个数
- grow_size 表示当MemoryPool中没有空闲块可用,则创建一个新的MemoryBlock时其块的个数
- size 为块的大小(即每次分配相同大小的固定size)
memory_alloc
void *memory_alloc(MemoryPool *mp);
本函数用了从mp中申请一块内存返回- mp 为MemoryPool类型指针,即内存池的头
- 如果内存分配失败,则返回NULL
memory_free
void* memory_free(MemoryPool *mp, void *pfree);
本函数用来释放内存- mp 为MemoryPool类型指针,即内存池的头
- pfree 为要释放的内存
free_memory_pool
void free_memory_pool(MemoryPool *mp);
本函数用来释放内存池实现
在讲解整个实现之前,我们先看先内存池的详细结构图。初始化内存池
MemoryPool是整个内存池的入口结构,该函数主要是用来创建MemoryPool对象,并使用参数对其内部的成员变量进行初始化。函数定义如下:MemoryPool *memory_pool_create(unsigned int init_size, unsigned int grow_size, unsigned int size)
{
MemoryPool *mp;
mp = (MemoryPool*)malloc(sizeof(MemoryPool));
mp->first_block = NULL;
mp->init_size = init_size;
mp->grow_size = grow_size;
if(size < sizeof(unsigned int))
mp->obj_size = sizeof(unsigned int);
mp->obj_size = (size (MEMPOOL_ALIGNMEN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