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总线概述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基金会现场总线按照基金会总线组织的定义,FF总线是一种全数字、串行、双向传输的通信系统,是一种能连接现场各种现场仪表的信号传输系统,其最根本的特点是专门针对工业过程自动化而开发的,在满足要求苛刻的使用环境、本质安全、总线供电等方面都有完善的措施。为此,有人称FF总线为专门为过程控制设计的现场总线。在FF协议标准中,FF分为低速H1总线和高速H2总线。H1主要针对过程自动化,传输速率31.25Kbps,传输距离可达1900m(可采用中继器延长),支持总线供电和本质安全防爆。高速总线协议H2主要用于制造自动化,传输速率分为1Mbps和2.5Mbps两种。但原来规划的H2高速总线标准已经被现场总线基金会所放弃,取而代之的是基于以太网的高速总线HSE。FF总线的通信模型为了实现通信系统的开放性,FF通信模型参考了OSI模型。
H1总线的通信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并在其上增加了用户层。物理层采用了IEC61158-2的协议规范;数据链路层DLL规定如何在设备间共享网络和调度通信,通过链路活动调度器LAS来管理现场总线的访问;应用层则规定了在设备间交换数据、命令、事件信息以及请求应答中的信息格式。H1的应用层分为两个子层――总线访问子层FAS和总线报文规范子层FMS,功能块应用进程只使用FMS,FAS负责把FMS映射到DLL。用户层则用于组成用户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如规定标准的功能快、设备描述等。不过,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往往被看作为一个整体,统称为通信栈。HSE采用了基于Ethernet和TCP/IP的六层协议结构的通信模型。其中,一~四层为标准的Internet协议;第五层是现场设备访问会话,为现场设备访问代理提供会话组织和同步服务;第七层是应用层,也划分为FMS和现场设备访问FDA二个子层,其中FDA的作用与H1的FAS相类似,也是基于虚拟通信关系为FMS提供通信服务。H1总线协议H1总线的物理层根据IEC和ISA标准定义,符合ISA S50.02物理层标准、IEC1158-2物理层标准以及FF-816 31.25Kbps物理层行规规范。当物理层从通信栈接收报文时,对数据帧加上前导码和定界码,并对其实行数据编码,再经过发送驱动器把所产生的物理信号传送到总统的传输媒体上。相反,在接收信号时,需要进行反向解码。现场总统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技术将数据编码加载到直流电压或电流上形成“同步串行信号”。前导码是一个8位的数字信号10101010,接收器采用这一信号同步其内部时钟。起始界定码和结束界定码标明了现场总线信息的起点和终点,长度均为8个时钟周期,二者都是由“0”、“1”、“N+”、“N-”按规定的顺序组成。图4.5(a)表示了H1总线的配置思想,总线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终端器,形成对31.25KHz信号的通带电路。发送设备产生的信号是31.25KHz、峰峰值为15~20mA的电流信号,如图(b);传送给相当于50Ω的等效负载,产生一个调制在直流电源电压上的0.75~1V的峰峰电压。
H1支持总线供电和非总线供电二种方式。通信栈包括数据链路层DLL、现场总线访问子层FAS和现场总线报文规范FMS三部分。DLL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总线访问的调度,通过链路活动调度器LAS来管理总线的访问,每个总线段上有一个LAS。H1总线的通信分为受调度/周期性通信和非调度/非周期性通信二类。前者一般用于在设备间周期性地传送测量和控制数据,其优先级最高,其它操作只在受调度传输之间进行。FAS子层处于FMS和DLL之间,它使用DLL的调度和非调度特点,为FMS和应用进程提供报文传递服务。FAS的协议机制可以划为三层:FAS服务协议机制、应用关系协议机制、DLL映射协议机制,它们之间及其与相邻层的关系。
FAS服务协议机制负责把发送信息转换为FAS的内部协议格式,并为该服务选择一个合适的应用关系协议机制。应用关系协议机制包括客户/服务器、报告分发和发布/接收三种由虚拟通信关系VCR来描述的服务类型,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FAS如何应用数据链路层进行报文传输。DLL映射协议机制是对下层即数据链路层的接口。它将来自应用关系协议机制的FAS内部协议格式转换成数据键路层DLL可接受的服务格式,并送给DLL,反之亦然。FMS描述了用户应用所需要的通信服务、信息格式和建立报文所必需的协议行为。针对不同的对象类型,FMS定义了相应的FMS通信服务,用户应用可采用标准的报文格式集在现场总线上相互发送报文。用户层定义了标准的基于模块的用户应用,使得设备与系统的集成与互操作更加易于实现。用户层由功能块和设备描述语言两个重要的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