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接口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IDE是英文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叫做“集成驱动器电子”, 它的本意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通常我们所说的IDE指的是硬盘等设备的一种接口技术。
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当前PC(个人电脑)机使用的硬盘大多数都是IDE兼容的,只需用一根40线电缆将它们与主板或接口卡连起来就可以了。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
当前,在低档的入门级服务器上有很大一部分采用IDE接口,这样做的好处是价格低廉,对一些性能要求不是很高的环境是不错的选择。但采用IDE接口的服务器也有着严重的缺陷,那就是速度瓶颈、不能实现热插拔、很难实现数据的可靠性保护,虽然当前很多服务器厂商也都推出了基于IDE 的RAID(磁盘冗余整列,一种对硬盘数据的可靠性保护方式)方案,但这也仅仅局限于小流量的数据,而对于大流量的突发性的数据要求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也正式基于这样的情况,所以当前服务器仍然以稳定、传输速率高的SCSI接口为主。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种用于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之间(硬盘、软驱、光驱、打印机、扫描仪等)系统级接口的独立处理器标准。SCSI标准定义命令、通信协议以及实体的电气特性(换成OSI的说法,就是占据物理层、链接层、套接层、应用层),最大部分的应用是在存储设备上(例如硬盘、磁带机);但,其实SCSI可以连接的设备包括有扫描仪、光学设备(像CD、DVD)、打印机……等等,SCSI命令中有条列出支持的设备SCSI周边设备。理论上,SCSI不可能连接所有的设备,所以有“1Fh - unknown or no device type”这个参数存在。
最初的SCSI标准的最大同步传输速率为5MB/s(SCSI-1,又名Narrow SCSI,1986年,最大支持7个设备,时钟频率为5MHz),后来的SCSI II 规定了2种提高速度的选择。一种为提高数据传输的频率,即Fast SCSI(1994年,最大支持7个设备),由于频率提高一倍,达10MB/s(10MHz);另一种提高速度的选择是传输频率提高一倍的同时也增大数据通路的宽度,由8位增至16位。即Wide SCSI,其最大同步传输速度为20MB/s (时钟频率为10MHz,1996年,最大支持15个设备)。1995年左右出现了第三代SCSI,但没有统一标准:1. 最大同步传输速度达到20MB/s的Ultra SCSI(又称为Fast-20 SCSI,时钟频率为20MHz);2.最大同步传输速度达到40MB/s的Ultra Wide SCSI(同1);3.最大同步传输速度达到40MB/s的Ultra2 SCSI(又称为Fast-40 SCSI,时钟频率为40MHz,1997年)。稍后,又出现了一些更新的SCSI标准:1. 最大同步传输速度达到80MB/s的Ultra2 Wide SCSI(时钟频率为40MHz);2.最大同步传输速度达到160MB/s的Ultra 3 SCSI(又名Ultra-160或者Fast-80 Wide SCSI,时钟频率为40MHz加双倍数据速率,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