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的力量开创我国智慧交通新局面!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从5G网络时代技术出发,进行智慧交通的建设,融合多项信息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发挥先进技术的应用优势,搭建动态化的交通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运输工具的确定,保证各个交通参与者正常的进行。同时,还应该通过5G网络技术实现环境协同处理,保证交通安全得到保障,以便给所有交通参与者提供智能化的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无线宽带技术的分析,让该技术与智慧交通相融合,也就是通过5G无线宽带网络系统的使用,形成完善的智慧交通管理体系,发挥无线宽带技术的优势和价值,最终可以更好地达到虚拟化思维的利用,避免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实现各个交通组织的规划和管理,促进交通通行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所谓可视化现场应急指挥指的是第一时间调度获取现场实时音频、视频、GIS等多媒体信息数据,使地铁调度指挥人员能够以多媒体手段实现应急联动指挥,进一步提高应急指挥的智慧决策能力。时下传统应急事件信息获取方式多为摄像头、传感器和电话报送。若是将单兵系统无线通信设备作为线网指挥中心移动终端,则可实时可靠地提供语音、视频等现场数据信息,实现现场状态密切跟踪,第一时间进行应急指挥,优化了传统NCC应急处置的信息采集方式,实现可视化现场应急指挥。目前已有城市将单兵系统应用于线网指挥中心系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高精度定位等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了网约车、共享单车、定制公交、分时租赁、预约出行等交通服务新业态,为智能交通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时代,智能交通发展的理念、技术内涵、应用场景和服务对象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构建智能、绿色、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大势所趋。”李朝晨说。
多学科、跨领域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发展是智能交通的突出特征。随着智能交通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我国正在形成一个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绿色智能、开放共享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智能交通已从以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为主的初步探索阶段,转向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全方位创新和规模化应用阶段。”李朝晨说。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李朝晨向记者介绍,这份文件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智能交通建设的统领性文件,它指明了智能交通在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科技创新、安全保障、开放合作、治理体系和能力方面的发展方向。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勾勒了未来15年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目标和实现路径。
“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加快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将呈现跨产业技术融合、多方式运输智慧协同、高品质出行服务、促进新基建建设等发展趋势。”李朝晨强调,“车路协同”“车网互联”是当下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这几年,几乎不掉线的4G网络能满足高铁上旅客的娱乐需求。如今,更加快速的5G网络也即将登场。
省铁路办副主任朱培德说,今年以来,省铁路办会同相关部门,在南沿江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步推进沿线5G基站的建设,确保南沿江铁路全线覆盖移动、联通、电信等5G网络信号,计划2022年组织施工建设,2022年底具备开通5G服务的条件。
今年江苏将开建4条高铁,全力推动包括沪渝蓉高铁合肥至上海段(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合肥至新沂铁路等在内的规划内项目前期工作。朱培德表示,为解决盐城市民乘高铁至南京出行时间长且票价贵的问题,江苏将加快建设徐宿淮盐铁路和连淮扬镇铁路东南方向联络线,提高列车运营效率,使高铁逐步成为城市之间实际意义上的“通勤车”。目前,宁盐下行联络线预计12月中旬具备铺轨上碴条件,宁盐上行联络线预计12月底具备铺轨上碴条件。
让尚未通达高铁动车的沿线人民群众尽早分享高铁“红利”,6月27日,江苏在宿迁市试点开行高铁便民车。高铁便民车采用准公交化营运模式,实现发班时间和间隔与高铁时刻表无缝衔接,基本解决了当地群众铁路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10月7日,共投入车辆16台,开通“高铁便民车”4条服务线路,开行100天共发送3789班次(日均54班次),累计发送旅客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