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宣布:芯片开源! 中国力量正在强势崛起!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们知道,就在不久前,华为已经正式发布了鸿蒙系统,而且也正式将鸿蒙系统开源,捐献给了开放原子能开源基金会。
毫无疑问,这不仅标志着鸿蒙系统开始步入正轨,同时也标志着,我们国产的操作系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始进入主流市场,这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事件。
鸿蒙系统的开源,不仅可以逐步的在主流市场,令我们的国产操作系统占有一席之地,更为关键的是,鸿蒙系统是一个适应万物互联的系统,可以说任何设备都可以采用。
这有什么好处呢?想必大家还记得,正是由于当初安卓系统的出现,所以才使得智能手机遍地开花,而鸿蒙的意义无疑将会超越安卓,使得数量众多的物联网设备企业,可以迅速推出自己的产品。
但有了操作系统,还需要一个关键产品,那就是芯片。
同样以智能手机为例,毫无疑问,高通成了智能手机时代中的芯片赢家,但是在物联网时代,或者说万物互联时代,将会是一个更大规模的芯片市场,高通早就虎视眈眈,之前计划收购恩智浦,就是为了物联网。
但是我们知道,高通的芯片价格昂贵,当然,物联网产品的企业,也可以购买ARM的授权,来自己研发芯片,不过购买授权的价格也是不菲的。
而现在,中科院给出了解决方案。
12月17日消息 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半导体IP市场规模将增长至86亿美元。长久以来,芯片领域形成以英特尔X86、ARM为主的指令集阵营,为打破芯片专利垄断,中国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纷纷加入开放式架构芯片RISC-V的阵营。RISC-V在芯片应用领域前景如何?对中国芯片产业意味着什么?国内相关产业有哪些成功的案例?未来,中国又将于此打造怎样的竞争版图?
长期以来,围绕芯片架构、安全性和性能改进的IP设计一直是半导体供应链的关键。据Counterpoint最新的报告,到2025年,全球半导体IP市场规模将以年均11%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86亿美元。这个市场目前由英特尔、Arm等公司主导。
一段时间以来,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创新发展”的精神——中国知名科研院所、大型科技企业纷纷投入一种开放式架构芯片RISC-V阵营的研究和实践中。
RISC-V是基于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建立的开放指令集架构,与大多数开放指令集不同,RISC-V可以免费用于设备中,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芯片和软件——尤其是在物联网中,有广泛应用的场景。这条赛道将赋予中国芯片产业,怎样的想象空间呢?
“开源”(开放源代码)是一种开发模式和商业模式,在软件领域较为常见。比如,以Linux为代表的开源软件已经成为了当前软件产业的主流。而倪光南所提到的RISC-V开源指令集,可理解为与开源软件相对应的一种开源硬件。
理论上来讲,开源芯片设计可以将芯片设计门槛大为降低,甚至3~5人的小团队在3-4个月内,只需几万元就可以研制出一款有市场竞争力的芯片。
现实是,目前世界上生态最为成熟的两种指令集架构的CPU,分别是Intel主导的x86指令集架构CPU和由英国ARM公司主导的ARM指令集架构CPU。其中,
x86指令集架构CPU历史悠久,垄断了桌面和服务器领域,被美国的Intel和AMD两家公司拥有,罕有对外授权;
ARM指令集架构CPU近年呈崛起之姿,在移动和嵌入式等领域占垄断地位,世界上很多公司花费数百万至上亿元费用向ARM公司购买IP许可,还要向公司缴纳特许权使用费。
因此,倪光南、廖湘科等院士专家认为“未来RISC-V很可能发展成为世界主流CPU之一,从而在CPU领域形成Intel、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
被认为能扛鼎Intel和ARM,RISC-V的确有“几把刷子”。倪光南介绍说,RISC-V开源指令集拥有很多好处。首先,在设计方面,免除授权费用和知识产权风险的完全开源免费,是RISC-V存在的主要意义;而在最初设计时,RISC-V指令集研发团队就明确表示要追求简约,丢弃历史包袱。
“目前RISC-V成型的技术代码集小、支持模块化、性能优越,能满足从微控制器到超级计算机等各种复杂程度的处理器需求,支持从FPGA、ASIC等多种实现方式。”倪光南说。
另外,专家们还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场景下对CPU的需求日益碎片化,嵌入式应用前景广阔。并且,低功耗、低成本和定制化需求越来越大,这使得RISC-V的精简、低功耗、模块化和可扩展的优势与数字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十分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