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亏损240亿的“AI四小龙”商汤科技:重启上市计划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早前,由于同属“AI四小龙”的依图、云从、旷视的IPO计划均不顺利,所以当商汤科技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时,一度有业内人士高呼“硬科技的胜利”。然而,商汤科技却在这最后的关键当口突发意外,失去了12月17日赴港敲钟的机会。不禁有人调侃,说其距离成为“AI第一股”的“万里长征”只差最后一步。2021年12月13日,商汤科技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推迟原定于12月17日的IPO计划,所有申请款将不计利息悉数退还申请人。
商汤科技的IPO只差临门一脚,之所以被迫暂停,是因为进入了美国政府的“非SDN中国经济综合体清单”,也就是俗称的“黑名单”。而这已经是商汤科技自2019年起的“二进宫”了。
有相关人士发布消息称,商汤科技此次只是暂停当前的IPO计划,而非停止,公司依旧致力于年底完成上市。IPO的延期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商汤科技无法依靠股市融资,对于一个高营收却持续亏损的公司而言,这并非一个好消息。2018年,商汤科技完成了来自于阿里的4亿美元投资,自此成为了全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迅速走到了世界前列,成立了众多人工智能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尤以商汤、依图、云从、旷视四家“硬技术”公司最为引人注目,合成“AI四小龙”。
然而,在资本的眼中却并非如此景象,A股市场似乎并不认可AI企业的“生钱能力”。旷视、云从的上市之路一波三折,最终转投科创版,目前并没有相关消息;依图于今年7月IPO终止之后,就再无其他动作。他们之中只有商汤通过了港交所的聆讯,获得了市场认可。球行业内名副其实的“AI独角兽”。然而,三年过去了,商汤科技却走入了核心业务增长缓慢、新开发业务前景不明朗的怪圈。
延迟一周后,商汤科技于12月20日在港交所公告重启IPO,发行规模和定价区间与此前保持一致,基石投资者全部为中资。
商汤科技在公告中表示,美国投资黑名单针对的实体为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商汤集团有限公司,后者并无任何发行在外的公开交易证券,亦无意于可预见未来发行任何公开交易证券。因此,公司法律顾问认为,相关制裁并不限制任何美国人士购买公司B类股份,也不限制现有美国人士股东继续持有公司股份。
不过,由于相关美国规例不停转变及发展的特质,公司已要求将美国投资者排除在认购全球发售的发售股份(包括香港公开发售提呈签售的签售股份)之外。商汤科技同时表示,商汤集团制裁事项可能会对B股股份整体投资者的利益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对B类股份的流动性及市价造成不利影响。
此前,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管控办公室(OFAC)于12月10日突然将商汤集团列入限制美国资本投资的名单。12月13日,商汤科技宣布推迟IPO。
商汤科技曾发布声明表示,公司对于美方制裁决定与相关指控表示强烈反对。商汤科技认为该决定与相关指控毫无根据,反映了对公司根本性的误解。科技发展不应该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
最新公告显示,商汤科技共计发售15亿股B类股份,其中国际配售股份和香港公开发售股份分别占90%和10%;定价区间为每股3.85港元至3.99港元,拟募资57.75亿港元至59.85亿港元。据公告,商汤科技将于12月20日起接受散户认购,12月23日截至招股并定价,预计于12月30日登陆港交所。
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15日。根据沙利文的报告,按2020年的收入计,公司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同时是中国最大的计算机视觉软件提供商,市场份额达11%。
据悉,商汤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公司的业务主要涵盖四大板块,分别是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其收入主要来源于软件平台的销售,包括软件许可、人工智能软硬一体产品及相关服务。2018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商汤营收分别为18.5亿元、30.3亿元、34.5亿元、16.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商汤科技成立以来,其已经获得12轮融资,包括SoftBank(指软银)、春华、Silver Lake(指银湖资本)、IDG、国调基金、上海国际集团、赛领及鼎晖。据了解,在企业高管中,汤晓鸥持股比例约为21.73%,徐立持股0.9%,王晓刚持股0.73%,徐冰持股0.33%。
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软件平台的客户数量已超过2400家,其中包括约250家《财富》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119个城市以及30余家汽车企业。同时商汤赋能了超过4.5亿部智能手机及200多款手机应用程序。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已积累超过2.2万个赋能不同应用的人工智能模型,涉及多个垂直行业。
财务方面,商汤集团自2014年注册成立以来,收入由2018年的18.53亿元人民币增至2019年的30.27亿元人民币,并进一步增至2020年的34.46亿元人民币,实现复合年平均增长率36.4%。2021年上半年,公司录得收入16.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1.8%。
商汤集团拟将募资净额的60%用于研究开发,15%用于业务扩展,15%用于潜在战略投资及收购机会,剩余10%用于运营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