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形审核:开关节点切换期间出现小颠簸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前言
如果实习医生看到他从未在医学手册中读过的症状,他会诊断什么?集成电路 (IC) 验证工程师在其职业生涯的早期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事实上,就像医生一样,一名验证工程师被指派评估 IC 的“健康状况”并做出正确的“诊断”,这有时需要结合实际经验对设备“解剖结构”有深入的了解。
医生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心跳开始检查。开关模式 DC/DC 转换器的验证工程师还监控心跳:开关节点。但是如果开关波形看起来不像大多数教科书显示的那样怎么办?这是否表明某种设备“疾病”,或者工程师可以将状态解释为正常吗?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兔耳朵”——一种“症状”,在开关节点切换期间出现小颠簸。
考虑在连续导通模式下运行的同步降压转换器(图 1)。在 t1(图 2),低侧开关关闭,高侧开关打开。从 t1 到 t2,高侧开关导通,V sw等于 V IN(忽略 R DS(on)损耗)。在此期间,电感电流增加。在 t2 时刻,高边开关关闭,低边开关打开,电感电流开始流过它。从 t2 到 t3,低侧开关导通,V sw等于 GND(忽略 R DS(on)损耗)。在此期间,电感电流减小。在t3,循环再次开始。
我们可以在大多数文献中找到图 2 中所示的开关引脚和电感器电流的典型波形图。但是,如果我们去实验室进行测量,我们会发现示波器图片(图 3)可能看起来有些不同——它可以在切换时刻在切换节点上显示“兔耳朵”。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图 1:同步降压转换器的简化图
图 2:在连续导通模式下工作的降压转换器的电感电流 (I L ) 和开关节点 (V sw ) 的波形图
图 3:电感电流和开关节点的示波器图片与兔耳
秘诀在于图 2 所示的简单模型没有考虑切换动态。实际上,开关阶段之间的转换不是瞬时的。打开和关闭输出级的晶体管需要几纳秒的时间。为了避免开关之间的交叉导通,一个开关应该在另一个开始闭合之前断开。两个晶体管都关闭(开路)的时间称为“死区时间”。
当两个开关都关闭时,电流流向哪里?事实上,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MOSFET) 在漏极和源极之间有一个寄生体二极管(图 4),因此在死区时间内,电感电流流过其中一个开关的体二极管。在这段时间内,开关节点的幅度增加了大约等于二极管正向压降的值。这种幅度增加在开关节点波形中显示为兔耳。
图 4:同步降压转换器的输出级和输出滤波器的简化图
兔耳的位置取决于开关时刻电感电流的方向。在大多数应用中,降压转换器提供电流。但在某些应用中,降压转换器也应该能够吸收电流。例如,TPS65175 是一款完全可编程的液晶显示器 (LCD) 偏置 IC,它集成了一个 HVDD 降压转换器,可以吸收和提供电流。
表1总结了同步降压转换器兔耳不同位置的五种情况。
表 1:同步降压转换器兔耳的不同位置取决于电感电流方向
图 5:高侧体二极管的传导 (a);低侧体二极管的导通 (b)
如果切换节点是心跳,而验证工程师是医生,他们会像正常情况一样诊断兔耳的存在。兔耳确实会导致效率略有下降,因为在体二极管传导过程中会损失一些能量。那么挑战就变成了如何优化开关模式 DC/DC 转换器的开关时间。
DC/DC就是利用开关动作将直流电转变为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能量,利用电感和电容储能元件的特性,将电能按照预定的要求释放出来。开关频率之于开关电源的质量,就像心脏的脉搏之于我们的健康一样,我们需要既规律又能自我调节的开关频率。所以我们说:开关频率是开关电源的重要指标之一。
开关的规律性动作,是开关电源工作的根本机制,频率特性在电路各个环节的计算中,都起到了决定作用。例如Buck电路公式中,频率fs决定了电感电流纹波和输出电压纹波两个核心指标。可以看到频率fs与纹波幅值成近似反比关系,频率越高,纹波值越小。选择合适开关频率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