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今年5G又将如何绽放?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5G)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了5G的三大类应用场景,即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增强移动宽带(eMBB)主要面向移动互联网流量爆炸式增长,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加极致的应用体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主要面向工业控制、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对时延和可靠性具有极高要求的垂直行业应用需求;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主要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需求。
为满足5G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5G的关键性能指标更加多元化。ITU定义了5G八大关键性能指标,其中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成为5G最突出的特征,用户体验速率达1Gbps,时延低至1ms,用户连接能力达100万连接/平方公里。深圳从2017年10月开通首个5G试验站点以来,5G产业链发展快速推进。
一直以来,全球通信技术一直被西方所主导,但从5G时代开始,美国就连续摔了2个跟头,不得不抱怨中国5G发展的速度太快了,美国已经被甩开了一条街,这也令人疑惑,向来掌握主导权的美国,究竟是哪里出了错?为何还能够被中国反超呢?圈个有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通信技术的发展也给出了更高的关注度,在4G技术之前,国际通信技术的标准,基本上都由西方国家所主导,而4G技术,中国凭借着市场优势,才算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但如果想要挤入通信技术的核心圈,那么必须拿出自己的核心技术,所以华为迅速投入在5G领域的研究,要知道中国在研究5G技术方面,所面临的困难比西方国家难得多。
一方面,此前的通信技术被西方国家主导,所以它们并没有放松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毕竟依靠手中的专利,西方国家就能够实现对全球财富的收割,它们自然不会放弃手中的摇钱树,另外一方面,中国虽然掌握全球最大的市场,但所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目前国内建设的5G基站数量已经超过115万座,无论是青藏高原,还是南海岛屿,都已经实现了5G网络的全覆盖,将5G网络普及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别提在发展过程中,华为所需要面临的各种技术瓶颈。
而且在华为取得5G领先优势后,美国又开始不按照市场规则办事,将自己的霸权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但将华为挤出美国市场,更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对华为下达了芯片禁令,但美国所做的一切,并不能阻止华为取得新的发展成就,因为现在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无视美国禁令,选择与华为加强合作,其中不乏美国的亲密盟友,看来在5G领域,美国已经输得彻底。
移动通信已经诞生50年,与3G、4G相比,5G无论是从网络的建设、用户的发展,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各代技术,从来没有哪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像5G这样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适度超前政策的引领下,我国也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规模的5G基础设施,截至2021年11月份,已建成5G基站139.6万个,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7%的县城城区和40%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在全球占比超70%,也是全球规模最大且技术最前进的5G独立组网网络。
面对2022年信息通信建设,日前工信部也明确了任务分工以及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预计到2022年底,我国5G基站将超过200万个,5G的终端连接数将达到6亿,并且, 随着5G应用正在覆盖产业诸多领域,5G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潜能也在不断释放。可以预见,2022年5G的建网基站数仍将以60万站为起点,以5G为代表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也将从更深层面助力我国发展迈向新阶段。面向2022,5G又将如何走?
标准冻结后的应用“疾走”
2020年12月,3GPP决定5G最新演进版本R17冻结时间进一步推迟半年,即2022年6月完成版本协议代码冻结。
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全球的标准工程师只能通过邮件和电话会议的线上方式进行5G演进版本的制定工作。缺少了面对面的高效沟通,又加上时差等因素,标准制定的效率明显降低。而为了保证5G技术可以持续演进不断提升竞争力,同时提振全球产业信心,3GPP在2020年年初确定了保证5G第一个演进版本R16如期交付的目标,并将全部资源投入到了R16版本的开发之中,从而进一步延误了本应2020年年初就启动的R17制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