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华为几乎已经走出了最低谷,华为营收下滑只是表象?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华为公布了2021年的预计营收将为6340亿元,同比下降了28%,相比2019年的8588亿和2020年的8914亿,确实是出现了超过2600亿的营收差额,而在去年华为还是增长的,那么,这个数据是怎么造成的?华为真的开始走下坡路了?
从华为发布的2021年财报来看,去年前三季营收4558亿元,这个数据相比于2020年少了2000亿。然而就是这样,华为手机也不曾降价,很多网友抨击华为在卖情怀,余承东有苦说不出。
任正非曾经说过,如果华为公司的手机降价的话,那么就会压低零件供应商的利润,这样一来华为手机的生存空间就更少了;而且华为手机有明确的竞争对手,不是国内的小米、vivo等,而是苹果手机。
华为在没有受到老美芯片制裁的时候,华为手机是可以和苹果一争高下的。当年华为高端机发布的时候,在国内外都刮起了一阵华为风,国外华为经销商的店铺门前排起了和iPhone手机店一样的长队,苹果公司也视华为为其竞争对手。2021年,华为因为缺芯问题被迫暂停手机的业务,和高通进行合作让高通为其打造一个4G+的处理器,从某种意义上已经算是在向老美妥协。
华为是想在用户的意识中留下个印象:华为手机还在。但是华为真的需要高通来为其研发芯片吗?华为公司旗下的海思研发能力根本不输高通,高通也不会自己制造芯片,最终还是三星或者台积电来代工,高通在这里就是扮演个二道贩子角色。华为和高通合作其实就是在给老美递投名状,这么做只是积蓄力量,等到时机一成熟就反击苹果,当然积蓄力量是要钱的,手机一降价那么利润就会压缩,当时候拿什么来反击iPhone呢?
华为手机为何坚持不降价?
很多网友认为华为就是顶着个中华有为的名号,还有很多反串水军在网上抹黑华为,说什么不买华为就是不爱国之类的,明褒实贬,其心可诛。华为从来没有说过买华为就是爱国这样的话。
其实,华为的营收下滑与当前全球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华为虽然在国内有不少业务,可是在全球市场也有着很多的市场布局,当前因为疫情的影响,全球市场都不景气,华为也自然是受到了影响的。
而且今年的华为将荣耀分离了出去,之前荣耀至少也能带给华为千亿的营收。结合华为被打压,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严重下滑,自然出现营收下滑也是在可理解范围内的。
但是,不要忘了,华为因为打压,也要拿出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来进行技术投入,这相比之前是要多出很多的,另外,华为还需要去开拓新的供应链渠道,花钱的地方也很多。
因此,现阶段华为几乎已经走出了最低谷,接下来就是迎头追赶和发展的好时机。
很多人只知道华为手机厉害,却不了解除了消费者业务以外,华为还有运营商业务和企业业务这两大业务板块,而且其年营收都在千亿以上,三大业务板块筑起了华为这家中国科技巨头。
但随着美国修改芯片规则,直接影响了华为各项业务的市场份额,特别是消费者业务板块的手机产品,销量更是一泻千里,已经从全球第二沦为了others行列。
不过华为并没有因此妥协,向来是“越挫越勇”的华为曾经历过多次危机,相信这次也不例外。
为了填补消费者业务所造成的营业额空缺,华为已经决定开始卖车了,2021年底,华为联合赛力斯推出了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问界,并发布了首款搭载鸿蒙系统的汽车问界M5。
从产品层面来看,问界M5是华为投入最多精力打造的车型,这款车不仅拥有华为智能座舱系统,同时还搭载了华为纯电驱动增程平台,甚至音响系统都有华为的元素。
由于华为对问界M5整车介入程度非常高,再加上由华为官方渠道销售,所以这款汽车发布后,也被外界视作是一款没有华为标的华为汽车。
在外界看来,华为之所以要高度介入对问界M5的整车制造,是因为之前与其合作推出的赛力斯SF5销量太糟糕,大半年时间仅仅卖出了几千辆,而华为迫切需要一款产品来为自己的汽车业务开路。
所以问界M5的诞生,可以视作华为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品,而对于这款产品,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更是直接摊牌了。
在华为公司的历史上,它曾多次面临如今窘境,不过每次它都显示出了自己快速调整的能力,正是这种迅速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的能力,帮助了它度过难关并迎来春天。
面对困难,这次华为其实也同样显示出雷厉风行的风格,2020年9月15日在台积电确定无法为华为海思代工生产芯片后,它迅速在2020年10月份就拆分出荣耀手机,2021年即决定发展5G煤矿应用、智能汽车等业务。
2021年华为的5G煤矿应用、智能汽车都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与煤矿企业合作大举推进5G应用从而获得了一些收入;智能汽车业务更是轰轰烈烈,虽然智能汽车业务出现一些争议,不过市调机构给出的数据显示它与小康合作的塞力斯SF5的销量在稳步增长,从只有月销100多辆增加至月销2000多辆。
柏铭科技认为随着华为在2021年打下的基础,今年它的业绩下滑幅度可望进一步缩小,只要营收保持稳定,那么它就可以投入更多资源发展新业务,而它公布的信息显示在业绩下滑的时候并没减少研发投入,保持了过千亿的研发投入,在全球企业研发投入中位居前列,高额研发投入增强了它的核心技术优势,成为它拓展新业务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