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深水区”,更需提升智慧城市质量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2月28日,“2021亚太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在第二十三届高交会上举行。本次论坛以“数聚驱动,智慧赋能”为主题,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代表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的进展、当下面临的问题及解法,以及时下热议的“元宇宙”进行了深入探讨。嘉宾们在会上不约而同地表示,建设“智慧城市”要“不忘初心”,才能从“能用”到“会用+好用+爱用”。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敏出席。
朱东方提出,在整个社会城市的生态中,地方政府是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需求方,是平台健康发展的引领和推动者,大型科技公司为代表的建设方决定了城市服务平台的基础服务能力,运营方则是城市平台不断迭代提升服务品质的保障方。在会上,企业相关负责人也分享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观点。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BG全球政府业务部总裁岳坤说,2020年9月,华为发布“城市智能体”,2021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鹏城自进化智能体”和数字孪生城市,打造国际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
岳坤说,华为“城市智能体”共四层,由下往上是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和智慧应用,要保证每一层数据是互通的,要保证每一层数据是可以运营的。对于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他提出三个倡议,一是夯实一网通办,以解决矛盾突出的跨领域问题为主去逐步推进一网统管;二是“建好”城市智能体,把建设重点从数据汇聚住流程优化转移;三是,不忘初心,“用好”智慧城市,从能用到“会用+好用+爱用”。
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江西省南昌市积极响应国家 “健康中国2030”规划,推出“1+5+X”社区邻里中心项目,以党建为引领,以社区为单元,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配置1套综合保障体系,配套教育、医疗、养老、商业、文体5类服务业态及快递物业、家政服务、托幼等若干特色衍生业态。目前,南昌市成功打造192个“1+5+X”社区邻里中心,初步构建了便民、惠民、利民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
“健康小屋”作为“1+5+X”社区邻里中心重要的一部分,由南昌市政府发起,已顺利落地中国十大先进乡村之一的进顺村等地,服务于社区居民及居家养老。“健康小屋”是一个“互联网+健康小屋”的创新健康服务平台,以未病防治、已病早治为理念,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及一系列医疗检测设备,给人们提供全面的自助体检,为每个人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管理。
就智慧交通而言,创新的技术应用确实在城市端可以推动“双碳”战略实施。未来,或许通过一个个单元场景的智慧化和网络化协同,智慧城市的价值便能进一步提升。
实现“双碳”,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是什么?
既然智慧城市可以助推“双碳”战略实现,那么是否就意味着我国可以大规模兴建智慧城市呢?全国超过700个城市都将同步进行,或许假以时日定能率先实现“双碳”目标。
答案是肯定不行的。
智慧城市的建设作为一项错综复杂的大工程,如若“大水漫灌”,不仅不能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反而可能还将造成过度的资源浪费,阻碍“双碳”战略实施。
韩国曾在距离首尔40公里的地方,重点打造了一座崭新的智慧城市——松岛。松岛项目于2002年启动,原计划于2015年全面运营,结果由于科技投入过度,生活成本过高,最终沦为了一座“智慧鬼城”。
如今的松岛近乎是一堆新技术的堆砌,尽管有着世界领先且完备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但是远远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只得荒废。
因此,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工程投入与价值产出的平衡,使其可持续性发展,或许才是在城市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进一步来说,智慧城市的本质既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工程,更是一个多方协同、深入合作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那么,在“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之下,平衡智慧城市的建设投入与价值产出的平衡之关键就是要协同技术与社会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此,《智能相对论》认为,若要做到这个关键,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聚焦现实应用,二是平衡多方参与。
谈及智慧城市背后的技术支持,张广程介绍称,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是支撑商汤所有业务落地产品和方案的AI基础设施,即AI能力“底座”。针对智慧城市管理的多样化场景,商汤提供基于“方舟”和“星云”的云与边端产品平台的体系化产品与方案。其中,“星云”家族包括前端软件、智慧相机、智能边缘盒、智能服务器和数智物联平台,可广泛用于城市智联、智慧园区、智慧电梯等场景,以AI技术为核心打通上下游生态,融合物联感知、智能视觉、数据融合、数据分析能力,为行业应用场景提供闭环支撑,打造行业数智化体系,助力行业客户实现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