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新的发展趋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全力战“疫”,在线问诊量大增、健康码“通”全国、行业逆市上涨。“互联网+医疗”展现了蓬勃前景的同时,也展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连续下发多个文件,引导“互联网+医疗”新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和业态的持续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业态的重要技术形式,对数字医疗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援。伴随着政策的出台,多种类型的企业纷纷开始数字化医院的建设,除了数字化医疗企业、医疗电商外,药企、器械企业、保险企业也加入了数字化转型的大流中,通过这些企业的互补互动,也促进了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虽然我国医疗数字化转型政策在不断完善发展,但是仍存在个人隐私泄露、医疗数据外流等问题。体现在医疗体系与市场规模存在显著差异,由内外部医疗管理运营混乱导致的医疗效率不高、服务体系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导致的数据质量低、标准不统一等。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医疗监管体系的不完善意味着转型程度低,缺乏宏观管理,不利于医疗行业数字化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
“互联网+”往往还意味着更灵活的运营和业务模式。由此,没有将互联网规律与医疗运营相结合,只是简单地把信息传递与窗口服务进行线上“搬运”,则结果就往往不能皆大欢喜了。
当然,连上网在手机、电脑上都能随时使用的电子处方系统或是流程管理系统肯定是提高了医院内部的运行效率;而手机上就能办理的预约、挂号、缴费、咨询及查报告肯定也能给用户及患者们带来不小的便利。
可这样的“互联网+医疗”则似乎更像是单个医院内部的医疗信息化与“互联网+医疗”,而与“+”上互联网的医疗信息化及“互联网+医疗都点不那么搭了。
从长远来看,“互联网+医疗”的应用范畴可不仅仅只是“预约、挂号、缴费、咨询及查报告”这类便民服务。还应该包括常见病的远程复诊/会诊、医学咨询,以及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医院与医院之间的远程合作、分级诊疗育等全链条的医疗服务。
随着在线问诊平台、互联网医院、医疗信息化等大平台的逐步完善,将形成庞大的基础医疗数据库,其可以有效支持医生的临床辅助决策和科研,支持医院管理者的管理决策、绩效考核,支持药品研发公司对就诊行为的分析,支持居民的健康监测。然而目前,对数据的标准化收集、准确识别及有效应用仍然在许多方面有待提升。
近年来在医改政策调控下,随着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医药分离呈现新趋势,尤其是处方药销售以及互联网向医嘱、电子处方等方向的发展,使得处方药的网售权有望进一步开放。同时,电子商务平台在各大医药企业中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推动医药分离,实现处方外流。在处方外流的新模式下,患者将不再单纯依赖医院的药品销售渠道,而是可以根据处方在零售药店或医药平台购药,这样的分流将给医药电商带来巨大机遇。
互联网医疗是一把双刃剑,人民群众享受到便利的同时也还是蕴藏着一些风险。为了保障互联网上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建立起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但监管的内容、监管的粗细程度不一。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推进互联互通转型。但可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疗却“加”成了信息孤岛,这显然既不符合趋势也不适应社会的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