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存储打破技术封锁:关键工艺良品率突破99.9%!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于智能设备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而一台智能设备所需要用到的芯片有很多种,除了CPU处理器之外,最为核心的芯片就是存储芯片了,存储芯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智能设备的运行速度,本身成本很低的存储芯片,国内每年都要花高价进口,3000亿美元的进口额当中,存储芯片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目前存储芯片市场被三星、SK海力士以及镁光完全垄断了,三星在存储芯片市场的地位,几乎没有人能够撼动,而存储芯片不合理的定价就是由它们说了算,他们时不时还来一些“小把戏”,大有“坐地起价”之势,国内每年都需要消耗大量的存储芯片,因此在这方面可谓是损失惨重。
然而这两年正处于全球缺芯的状态,这几家企业却突然开始消停了,不再无故地涨价了,难道是他们良心发现了?当然并非如此,主要原因还是国产芯片的崛起,国内的存储芯片厂商已经完成了技术突破,并且已经在市场上逐步站稳了脚跟。
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半导体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涌入这个市场,很多企业都开始了自主创新之路,而打破存储芯片技术垄断的企业长江存储,也正是在这一波浪潮当中成立起来的,成立于2016年的长江存储,仅仅经过了五年时间的努力,就已经在市场上拥有了响当当的名号。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21年的时候长江存储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3.4%,而且大有市场份额猛涨的劲头,预计在2022年将实现翻倍,虽然和另外的三家企业差距还是很大的,但要知道这仅仅是第一年的成就,2020年其市场占有率几乎为零,甚至连拿的出的技术都没有。
在2021年底,长江存储发布了全新的存储芯片致钛TIPro7000,最高读写速度达到了7.4G每秒,而三星的最强固态硬盘也不过8G每秒,意味着长江存储这种研发的芯片,在相关性能上已经足以比肩全球最顶尖的工艺,目前长江存储还在不断的扩充产能,预计月产量能够达到10万片晶圆,大有迈进全球市场的趋势,三星也迎来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在新冠疫情下,全球芯片供应短缺。在过去的2021年,“缺芯”是当之无愧的汽车行业年度关键词,并且现已成为业界新常态。
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表示,汽车领域的“缺芯”问题正在逐步缓解,但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芯片供应将依然处于紧张状态。
作为国内汽车行业龙头的上汽集团,2021年也因“缺芯”因素,受到严重影响。1月7日,上汽集团发布2021年度销量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上汽集团销量为546.35万辆,同比下降2.45%。
其中,合资品牌销量严重下滑,上汽集团销量三驾马车中,上汽大众以及上汽通用,销量约为124万辆以及133万辆,同比下滑17.5%和9.26%。
并且,不仅是上汽的合资板块,国内合资品牌普遍出现销量下滑的情况,即便合资品牌中表现较为优秀的一汽丰田,同样遭遇“缺芯”困扰。有一汽丰田内部人士对中车网表示,2021年未能完成预期目标的原因,其中就有“缺芯”。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本轮“缺芯”潮下,上汽集团自主板块则保持着增长姿态,上汽乘用车与上汽大通2021年销量同比增速均超过20%。上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销量合计约285.7万辆,在总销量中占比为52.3%,自主品牌销量占比首次超过50%。
对于国内自主品牌的增长,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撰文《芯片短缺加速构建乘用车市场新格局》,文中表示:自主品牌的芯片资源主要应用在中国市场,销量表现无疑会更好一些,国产芯片的发力也给了自主品牌更多的灵活选择。
提及中国的芯片巨头,或许不少国人率先想到公司会是华为。华为海思在芯片行业取得的一系列可观成绩,为中国芯片的国产化添砖加瓦。
遗憾的是,近年来华为海思发展势头的猛烈,让不少西方国家开始担心,因此采取了不少“非常规”手段显示华为海思的发展。
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现如今华为海思在芯片领域的发展已经跌至低估。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说国产芯片巨头华为受到众所周知因素的限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但是除了华为之外,我国还有一家比较出色的芯片厂商,被业界称为“小华为”,这家国产厂商就是紫光展锐。
1月16日,国产芯片设计公司紫光展锐披露了“2021年度业绩报告”。根据紫光展锐披露的业绩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约为117亿元,同比增长78%。
与此同时,紫光展锐方面表示,按照Trend Force对于全球Fabless Top10的前三季度排名预估,年营收超过16.8亿美元即可进入榜单。而紫光展锐在2021年取得的117亿元营收(约合18.3亿美元),很大程度上有望上榜。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紫光展锐披露的“2021年度业绩报告”透露:公司在消费电子业务领域的收入同比增长超过了60%。具体看来,紫光展锐在消费电子业务方面的稳步增长,离不开三星、荣耀以及vivo、realme等品牌的加持。
汽车半导体已成为连接汽车工业和半导体产业的战略焦点,也是汽车产业供应链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它不仅关系到汽车生产,还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社会经济。再加上电动化、智能化、自动化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三大趋势,而其中电动化正是现阶段行业发展的重点,这也催生汽车芯片的强大需求。
进入到2022年,全球“芯片荒”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在所有汽车芯片中,电源管理芯片 (PMIC)和微控制器(MCU)是缺口最大的。据全球两大汽车芯片制造商英飞凌和恩智浦称,要到2022年中,汽车芯片的供需才会平衡,意味着从2020年开始的让汽车制造商头疼的缺芯问题要持续到2022年了。
芯片短缺促使不少销商在高额的利润诱惑之下,对进价不到十元的芯片,以400元,40倍的涨幅去售卖,但这么高的价格车企为了生产也不得不低头接盘购买,市场上芯荒的情形也愈发严重。
不过,缺芯潮危机也为我国汽车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国产芯片能不能崛关键在于如何去把握。
众所周知导致全球“芯片荒”的原因大致有四个。第一,车芯片的产能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几乎被瑞萨电子、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等国际巨头所垄断。而现在疫情在国外的情况是仍然肆虐不止,全球疫情的影响下,企业与工厂只能减产或者是停产。
芯片成为行业热门话题,在经历了各自相关的芯片风波后,让许多企业意识到该加快行动了。而当下同样面临缺芯问题,有人预测缺芯会延续到2022年,甚至无法准确判断什么时候结束这场缺芯风波。
但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关于国产芯片,工信部正式出手了,将要提高芯片全产业链的供应能力。具体怎么回事呢?又该如何提高芯片供应能力?
关于芯片紧缺,消费者的感受可能并不是很大,但对于许多厂商来说,想要满足大量的芯片需求,恐怕没那么容易。
尤其是汽车企业,一辆高端智能的汽车产品,也需要用上大约几十颗,上百颗芯片,从而组成汽车智能座舱。可问题是,这些汽车芯片生产力有限,芯片制造商供应不足,再加上又有庞大的市场消费需求,导致汽车行业受缺芯影响最甚。
当然,除了汽车,手机行业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有些手机厂商热门的机型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发货,只因背后的供应商受到缺芯的连锁反应,交期大大延长。
国产芯片也在努力应对缺芯,而最显著的解决方案就是买买买。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达到了2.8万亿元左右,相比2020年的进口额上涨了15.4%。年度累计进口数量6355 亿个,同比增长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