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本月将开始将向其他车企开放其”完全自动驾驶”功能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21 年 7 月,特斯拉公布 2021Q2 财报之后,我给当时的文章起了这样的标题:告别「卖炭翁」,特斯拉告别多销薄利循环。
那是特斯拉历年财报里首次净利润高于碳积分收入,虽然特斯拉官方对此并无提及,但越过这个节点意味着特斯拉的盈利和自我造血能力已经步入了新的阶段。
随后的三季度财报里,特斯拉又创造多项数据新高,实现了 30.5% 的单车毛利率,超 16 亿美金的净利润以及 14.6% 的营业利率。
这些放在行业里都是极为夸张的数据,而一贯高调做事且更高调做人的特斯拉也在这次的 Q4 财报中回顾了「当季勇」:特斯拉在 Q3 14.6% 的营运利率是同期所有大批量制造的汽车制造商中的第一,之所以没用 Q4 的数据,是因为 Q4 很多友商的财报还没出来,无法对比,翻译成人话即:特斯拉是所有车企里赚钱能力最强的。
近日,特斯拉创始人兼CEO埃隆·马斯克近日在某社交媒体平台宣称,特斯拉将向其他车企开放其”完全自动驾驶”功能(FSD),并称如果其他车企想要自行研发来实现类似的功能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有分析师认为向其他车企开放FSD,将可以为特斯拉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而这也将为特斯拉目前正在着重研发的人形机器人“Tesla Bot”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此前埃隆·马斯克曾透露“Tesla Bot”在特斯拉内部被称为“Optimus”,这与美国经典动画变形金刚中的主角“擎天柱”重名。
马斯克在提及“Tesla Bot”时还声称该项目的优先级要高于一再推迟发布的Cybertruck和其他计划推出的车型。2022年1月中旬有消息称特斯拉已开始向其用户推送了FSD Beta 10.9更新版本,该更新版本除了地图更新外,还在左转、跟车减速等场景下操作更接近真实驾驶员,变得更加“流畅自然“。
1 月 27 日凌晨 6:30,美股盘后,特斯拉发布了 2021 年四季度财报并召开了业绩说明电话会,长桥海豚君第一时间做了点评,关于电话会主要内容见下文:
整体:马斯克出席并再次强调了 FSD 的重要性和价值潜力,2022 年就交付来看市场需求强劲无忧,核心关注特斯拉盈利能力的变化。
一、盈利性
供应链的挑战和港口的拥堵令公司第四季度的加急成本显著增加,公司还设立了用于保修和召回汽车的准备金。
通常新工厂的效率低下,这会导致短期内更高的固定成本和可变动成本。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和通胀因素将持续为公司成本带来压力,综合考虑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混合作用,短期公司的毛利率变动难以预测,但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和经营杠杆率的提高,预计营业利润率将持续走高。
长期来看,硬件方面公司积极推动制造创新和提高运营效率以降低成本,FSD 的软件利润也将有力补充硬件销售的利润,公司对利润率的增长非常乐观。
利润边际改善的驱动因素?对利润率扩张持乐观态度
Model Y 占比提升,Model Y 比 3 的盈利性更好规模效益上海工厂的继续发力新版 Model S/X 比老款盈利性更好FSD:与 FSD 和 Robotaxi 相比,以上都相形见绌,每辆车的每周可用时长从 12h 增加 50h,成本改变
二、FSD 相关
FSD 是未来最大的价值增长来源。长远来看,每辆车都会有 FSD,因此资产利用率提高后会产生非常大的价值。另一方面,如果汽车一直在运行,人们可以摆脱很多停车场;
要做到比人类更好并不难,2022 年就会实现 FSD;
Robotaxi 实现之后会比公共交通和地铁更便宜,社会价值主张就会变化。我们专注降低每英里的驾驶成本,最大化提升效率;
Dojo:目前还没有 GPU 集群更好用,FSD 也不一定必须用 Dojo,2022 年 Dojo 的使用可能会加速 FSD 的到来,并且能够降低成本,加快迭代效率。Dojo 未来会开放给其他做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公司。
三、新产品——Cybertruck
Cybertruck目前主要的困难是量产成本。电池不是量产的限制因素,Cybertruck 中加入了许多新技术,难点是在完美的产品和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公司希望能实现 25w 的年销量,但需要时间。
2.5 万美元的车型目前没有开发,FSD 是更优先的项目,量产车型的扩产也是更优先的工作。
Teslabot的研发生产也是更优先的项目,其第一个应用场景在特斯拉工厂,搬运零部件和物品,对劳动力替代产生重大影响。
新车型及时开发出来,也需要等待量产。如果强行进行新产品的量产,可能因为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处理产品问题而导致总交付量减少。
四、4680 电池
德州正在用 4680 电池制造 Model Y,柏林的电池工厂还在建设中。
目前电池并不是产能限制,预期 2023 年芯片问题环节后,限制产能增长的因素会过度到电池上。
五、产能
尚未准备好宣布新的工厂选址,预计 2022 年底可能会公布;
缺芯等供应链方面问题是 2022 年限制工厂产能的根本因素;
50% 的目标仅依靠弗里蒙特和上海工厂就足以支持,具体的增速将由供应链和物流状况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