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抓住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机遇期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目前,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增长迅速,市场处于启动期,市场参与者以多样化的方式,加速市场发展进程,使移动医疗细分领域发展显著。近年来,医疗服务领域新形态不断涌现,“互联网+医疗”作为其中突出的一种,在预约挂号、远程诊疗、科研教育、咨询服务、就医指南、健康管理等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优质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基层医疗资源短缺,尤其是农村基层地区诊疗水平普遍偏低,缺少精准有效的设备配置和优秀的基层优秀人才;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是激发了诸多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这些医疗痛点给高科技创新医疗公司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土壤,同时也为未来我国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从政策规划来看,我国正抓住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机遇期,着力从“医械制造”向“自主研发”和“医械创造”局面转变。到2035年将在一批核心医疗器械元器件层面取得突破,摆脱高端医疗器械“卡脖子”的困境。
医疗器械产业链由上中下游三部分组成。上游主要为医用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等;中游主要为医疗器械制造,包括医用医疗设备、家用医疗设备、高值医用耗材、低值医用耗材和体外诊断设备等;下游主要为终端使用,包括医疗机构、家庭用户和体检中心等。
珠三角地区主要以研发生产综合型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为主,产品涵盖监护仪、超声诊断仪、磁共振仪等医学影响设备,以及伽马刀、X刀等大型立体定向放疗设备、肿瘤热疗设备等,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佛山、珠海等核心城市。代表性医疗器械产业有深圳市南山区和坪山区、广州市科学城、中山市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东莞市松山湖等。
京津冀地区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产品涵盖数字X射线设备(DR)、磁共振成像系统(MRI)仪、数字超声仪、医用加速器、导航定位设备、呼吸麻醉机、骨科器材、心血管器材等,正在形成诊断治疗设备产业群。企业发展两极分化,一类是实力雄厚,拥有一定产业基础、技术积累、规模优势、大型生产设备和厂房的国有企业,另一类是实力稍弱的中小型创新企业。产业主要集聚在衡水经济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和河北冀州经济开发区等。
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医疗器械创新、研发与生产的重要基地,中小企业活跃,产业特色明显。如浙江桐庐拥有全国最大硬管内窥镜生产基地、常州形成全国最大的骨科生产基地、镇江的平台型医疗器械巨头鱼跃医疗、苏州的眼科设备、无锡的医用超声、南京的有源器械、宁波的磁共振等。
1、在医疗器械研发生产过程中,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家用医疗设备等产生的数据信息,为医械创新研发提供海量生理研究样本;2、在医械注册审批过程中,来自临床试验、常规诊疗等环境中的真实世界数据已经用于产品注册审批试点中。
最早应用于CT影像、皮肤影像、病理影像等领域人AI+医疗,已经在临床上发挥辅助诊断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李永刚说:“智能医疗是数字化医疗创新的成果。拿专科超声设备来说,通过智能数据,医生可以运用可视化超声为患者检测捕捉有效信息,并辅助医生做出有效分析。“以产品作为平台,利用4G、5G芯片在医疗设备上的运用,将医疗端、用户端、医生端全面结合在一起,让大数据串联在各个端口形成生态闭环,从患者反馈到平台,平台反馈至医生,医生提出诉求,再由平台收集数据,从而完善设备多样化的功能,可以解决更多医疗痛点和患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