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导体交付周期不断拉长,特别是GPU供应短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不时就会有报道提及各种芯片的短缺,最后蔓延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对消费者而言,最明显的就是想购买的设备涨价或缺货,特别是GPU供应短缺。在加密货币行情总体向好的加持下,显卡实际交易价格曾一度比原本的官方交易零售价高出数倍。由于供应短缺可能是长期性问题,让不少企业都加大了供应链上的投入,以扩充产能。
近期相关报道少了,而且供应似乎也比较稳定,价格也没之前那么疯狂了,让不少人觉得供应短缺的情况有所缓解。不过据彭博社的报道,目前半导体业的供应短缺情况持续恶化,像AMD或英伟达的芯片,平均交付周期已达到20.2周,而微型控制芯片等则平均达到了26.5周,这都创下了半导体行业的记录。这意味着现阶段相对平稳的供应,很可能是建立在需求低潮期,以及更长交付周期的基础上。
随着下半年需求增加,达到年内高峰,像CPU或GPU的供应有可能跟不上需求,最终导致价格上涨。现在距离年内需求高峰还有些许时日,到底影响会有多大,取决于这段时间里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合作了。由于过去一年多里,供应短缺已是普遍现象,对于不少企业而言早已有心理准备,不会为此惊慌失措。此前不少企业都发表了关于供应短缺的看法,普遍认为将持续到2022年或2023年左右,也就是说还有一到两年的时间才能恢复供需平衡。不过不同细分市场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恢复也会有先后顺序之分。
12月13日报道,全球缺芯警报仍未有解除迹象,半导体交付时间仍然在不断被拉长。根据美国电子元件分销商 Sourcengine 提供的数据,今年2月份芯片订单的交货时间比去年10月份增加了5到15周。根据这些计算,16位处理器的通用产品交付周期平均为44周,比10月增加了15周,电源管理芯片的平均交付周期为37周,增加了9周。某些处理器的最长交货时间达到99周。
除了需求增长快于供应之外,芯片制造商还优先解决尖端芯片的短缺问题,而不是通用商品(commodity products),这类产品不限供应商渠道。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处理器等其他芯片的平均价格在一年内上涨15%或更多。
日本政府数据显示,2021年10月至12月当季空调产量总计73万台,较两年前同期下降26%。数码相机产量下降25%,乘用车下降16%。
由于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半导体短缺,索尼集团在2021年的最后两个月停止了六款无反光镜相机型号的订单,并三度停产。由此导致的产量不足削弱了索尼销售相机的市场机会,10月至12月季度的细分市场销售额下降了4%。索尼首席财务官兼执行副总裁Hiroki Totoki(十时裕树)表示:“一些产品预计在2022财年上半年也将出现短缺,因此我们将增加库存。”
半导体行业景气依然高企,下游需求火热,芯片交付时间超过20 周,供应短缺没有缓解迹象。上周共有5 家半导体公司发布年中报业绩,其中4 家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40%。全球经济数字化和万物互联仍旧是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主题,国产替代将驱动国内半导体企业全面成长。
行业动态:
中报业绩全线向好:上周共有5 家半导体企业披露2021 上半年业绩报告,其中仅寒武纪录得亏损,系研发投入高企所致。其余4 家半导体企业均实现了40%以上的 净利润增长。从公司业绩变动的归因来看,多数企业业绩增长来自下游需求带动,预计行业将持续保持高景气。
目前共有103 家半导体企业正在IPO,模拟+射频的艾为电子本周上市交易。上周新增封测企业蓝箭电子、电子材料企业兴福电子开启上市辅导;EDA 企业国微思尔芯完成上市辅导;功率半导体设计企业中车电气、功率半导体设计企业宏微科技成功注册。
半导体设备:设备交付期拉长,需求保持旺盛。据韩媒The Elec 的设备交付周期研究报道,截止7 月ASML 的ArF 设备交付期达24 个月、I-line和极紫外光刻设备均为18 个月,TEL、AMAT、Lam 等的核心工艺设备的平均交付期延长至14 个月。盛美半导体二季度业绩电话会议纪要显示,公司坚定技术差异化、产品平台化、客户国际化战略,让客户从公司产品、技术中受益。
晶圆代工:新唐科技晶圆代工价格9 月将上涨15%,绍兴中芯获一土地受让将于2022 年8 月开工。据中国台湾MCU 大厂新唐科技向客户发出的涨价函,3 季度晶圆片供需仍处于失调状态,计划将于9 月1 日起晶圆代工价格在现行价格基础上提高15%,未上线订单也将按照调整后的价格执行。据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公示的绍兴中芯土地招拍挂出让结果显示,开工时间为2022 年8 月26 日,竣工时间为2024 年8 月26 日,历时两年,另据绍兴中芯已进入了IPO 辅导期拟募资扩充产能,二期拟扩产至10 万片/月。目前晶圆产能供需紧张关系仍未缓解,仍有价格上涨现象,晶圆厂扩张活动有序进行,后续需关注设备进场进度和扩产的配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