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你都了解多少?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鸟巢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冬奥会期间,无论是开幕式的“超级地屏”,还是赛场上的“千里眼”裁判,奥运场馆内外层出不穷的“黑科技”都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实际上,承办超大型国际赛事的体育场馆运营压力不亚于一座小型城市,同样会面临由大规模观众数而引起的网络使用超负荷、场馆周围交通拥堵、以及公共安全隐患等城市问题。因此,体育场馆基础设施的数智化升级尤为重要,也为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实验室”。
针对大型体育场馆发展智慧基建的重要性,IEEE专家韩光洁、顾仁涛、Raul Colcher、Bilin Aksun Guvenc分别分享了他们的相关见解。
现如今在“5G+”网络应用全方位落地开花的背景下,无论是亲临现场还是在线观看,体育爱好者都能有更好的观赛体验。例如,本次冬奥多个比赛场馆内都精心设有基于VR技术的全景直播道具,让观众在家中就可以通过手机屏幕选择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来进行手机端的“主动观赛”和多维度观赛,实现极致的“临场感”。正如IEEE高级会员、河海大学教授韩光洁所说,“AR/VR提供了更多信息互动的可能性,可以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体验。”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是在发展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国内经济发展的理念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拥抱数字经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都被纳入基础设施的范畴。
另外,从经济发展的动力上看,信息化和城镇化是重要的推动力,这‘两化’的交汇点,就是智慧城市。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设,在中国可以看成一个非常重要的,落实数字经济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其次,人口规模的不同,也决定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优先考虑目标的不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率迅速攀升,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也有越来越多的新城市出现。这样的高速变化,给城市的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中国的智慧城市更注重效率。中国的智慧安防产业蓬勃发展,能够让公安干警迅速掌握案情;智慧交通的目的是减少拥堵、提升出行效率;让市民能够“刷脸办事”,“最多只跑一次”……这些都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视效率的表现。
可以发现,城市之间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没有模板可言。一线城市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二三线城市,国外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国内。
智慧城市这一确定而庞大的市场,吸引来的不只有海尔 海纳云。早在2020年的时候,就有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和智慧城市概念相关的企业数据超过1500家,过于分散的市场也带来了难以回避的问题。
譬如因为统筹机制不健全,一些城市在智慧化过程中重概念、轻行动,形成了典型的“文件驱动型”特征;一些城市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清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依靠“给项目、落企业、赚税收”;一些城市盲目进行粘贴复制,照搬其他城市的经验,却忽略了当地的诉求是什么;甚至有一些城市将智慧城市项目当成了“盆景展示”,“建大屏、做展示、接系统”,唯一的缺点是无法规模化落地……
打一个比方的话,智慧城市的整体现状仍然是一团乱麻,想要解决这些挑战和难点,绝非是技术所能撬动的,涉及到机制、协调、标准等多方面的挑战,也预示着智慧城市在统筹推进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大抵也是海尔 海纳云发布《海纳云智慧城市白皮书》的另一重原因。“白皮书”的核心内容是海尔 海纳云团队对智慧城市探索和实践的提炼、总结、沉淀,涉及到战略架构、能力体系、落地路径、行业案例等多个维度的内容,不单单是连接客户的新渠道,也为同行们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范式。
比如老旧小区改造是所有城市的必答题,可大多集中在老旧小区外墙的刷新,鲜有触及老旧小区和数字城市的衔接。
海尔 海纳云在“白皮书”中引用了胶州老旧小区改造的案例。有别于传统的改造逻辑,海尔 海纳云以CIM平台为数据底座,围绕“政府、物业、居民”的不同诉求,规划了安防监控、消防占道、高空抛物、空巢老人关注、居民自治等智慧场景,不仅提升了老旧小区的智慧化管理水平,让居民有了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被国家住建部列为国家级示范样板进行复制推广。
再比如道路桥梁作为市政管理的重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缺少智慧化的有效手段,监测管理被迫处于“黑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