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解读一下关于智慧城市的这些问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美国著名学者乔尔·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发展史》写道:“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始终是她所缔造的城市。城市代表了我们作为一个物种具有想象力的恢弘巨作,证实我们具有以最深远而持久的方式重塑自然的能力。”
这样的观点在近两年得到了最直接的印证:不少城市在疫情初期陷入了瘫痪状态,城市的韧性和活力也曾被质疑,但在新技术的驱动下迅速转变了被动局面,市民拿着“绿码”就可以畅行无阻,企业在最短的时间里复产复工,即便疫情仍在点状蔓延,大多数城市都做到了精准防控……
特别是到了2021年,阿里、华为、海尔 海纳云等不同阵营的参与者各出机杼,智慧化对于城市的价值已经不再局限于秩序的恢复,衍生出了顶层规划、功能设计、基础改造在内的科学方法论,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经济业态也不断推陈出新,智慧城市逐渐演变为结构分明的系统工程。
2022年智慧城市的东风将吹向何处?这可能是许多人所关注的焦点话题。深耕数字城市物联科技的海尔 海纳云,在刚刚发布的《海纳云智慧城市白皮书》中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以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的2008年为“元年”的话,围绕智慧城市的探索已经进行了十余个年头。其中中国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超过了500个,占到了全球智慧城市总量的50%,并且还在快速增长中。
《海纳云智慧城市白皮书》则将智慧城市的进程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概念导入期,主导力量是政府对各个垂直行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改造;第二个阶段是试点探索期,住建部在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智慧城市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陆续铺开;第三个阶段是统筹推进期,也是当前所处的阶段,智慧城市逐步走出了“试验”阶段。
“城市病”的数字化良药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21世纪后,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每年有上千万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同时也带来其他问题,例如政务效率、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城市病”成为困扰各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
自2010年以来,旧金山主要地区的高速公路上的交通量增加了80%。加利福尼亚就是一个例子。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驾驶员们要应对全美国最拥挤的高速公路。大型科技公司不断将其总部从郊区带入城市,以使其员工享有城市生活、福利。但是,这些城市的突飞猛进使得城市交通变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除了城市交通,更为“棘手”的领域是城市政务。
资料多、审批流程长、排队等候久,是人们到政务机构办理业务时最常遇到的情形。
“办事5分钟,排队2小时,打印一张税票半个小时。”老叶一边说一边生气地拍打着手中的打印材料。
从当日上午十一点半左右,到老叶拿到了新办的《房屋租赁凭证》,而这时距离他取号开始等待,已经过去了约2小时。
在政务机构的日常事务中,涉及大量的单证、影像信息录入,单纯依靠人工操作的话,效率低、错漏多、人力成本高昂,还会造成办理业务的人们长时间排队等候。
为了破解“城市病”困局,智慧城市应运而生。
由于智慧城市综合采用了包括射频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下一代通信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因此能够有效地化解“城市病”问题。
人工智能在超大人流量中大显身手
备受瞩目的大型体育赛事除了可能会造成“网络大塞车”之外,更直接的是,它会面临当大量观众人群同时抵达或离开时造成的场馆周边甚至是居民区的交通堵塞。对此,IEEE会员Bilin Aksun Guvenc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优化观众往返体育场的出行体验,如帮你保留停车位,或是实现车辆自动停车,这样人们就不必因为堵车而在车里等上几个小时。”
物联网传感器在能源效率优化上有巨大潜能
大型体育赛事还会面临巨大的能源消耗问题——体育场馆在比赛时间段和休息时间段都会消耗大量能源,且电网的较大频率波动也有可能影响周围居民的日常用电。因此,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来自动管理和调节体育场馆的照明和电力消耗是一个值得考虑的解决方案。例如,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灯光团队通过物联网技术控制每一个LED等中的三种基准色的256级灰度以产生一千多万种颜色,以实现灯光照明的智慧管理。
IEEE高级会员韩光洁也肯定了传感器在基建中的重要性:“传感技术加持传统的基础设施是一种必要的更新,从物联网传感器得到的传感信息可作为大型体育场馆基础设施运维的综合数据库;同时,通过对其进行训练得到的反馈,还可以实现使其得以改善,从而提升人们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