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加持北京冬奥会,让冬奥更“温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各单位注意,这里是崇礼院区指挥中心,一位中国籍患者将于15分钟后转入我院,请各单位做好接诊准备!”
“指挥中心收到请回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正在进行超声波检查……”全景式显示屏上传来急救车内的图像和声音。
云端会诊为运动员争取黄金救治时间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一场模拟冬奥赛事的医疗急救演练正在紧张有序地展开。
急救车内,医生正在用迈瑞的便携式彩超和监护仪对病患进行检测。记者看到,检测数据出来后,第一时间通过远程影像平台传输到了医院,此时,在医院会诊中心的专家已经实时掌握了伤员的受伤情况,迅速完成“云端会诊”。了解会诊信息后,崇礼院区指挥中心快速下达救治指令。
在这一套流畅、高效的医疗急救演练中,云端会诊为运动员争取了黄金救治时间,运动员从受伤时刻起,院内专家便开始参与院前急救工作。而远程指导急救工作的展开让云端会诊成为现实。
据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是本届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医疗保障第一转诊医院,承担了109个小项中的51个小项的赛事期间涉奥伤员的救治任务。“我们有专门负责脊柱损伤治疗和肩关节、肘关节、韧带等运动医学损伤治疗的专家,他们将为奥运健儿提供24小时的医疗服务。”据副院长郑亚安介绍,冬奥会期间的伤病人员将被全部收治在创伤中心楼。
冬奥会医疗救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需克服伤员转运、地形复杂、现场低温等原因造成的困难。冬奥期间,为提供及时高效的赛时医疗服务,维护伤员的生命健康及职业生涯。60名市级专家和10名院士在北京通过远程医疗平台,提供高水平技术支持,并安排医疗机器人直接在张家口赛区和延庆赛区去给伤病员做相应的手术。用智慧技术打开一线专家资源在不同区域的流通渠道。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独有自动注册和自动定位功能,使得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能精准执行专家手术方案,也正因此,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才能为科技保障冬奥贡献一份力量。
在该例手术中,北京端贾旺教授远程连接张家口端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进行机器人与患者的注册,实现患者注册精度误差仅为0.07mm,远低于国际0.5mm的平均水平!张建国教授远程操作机器人进行术前手术规划和方案制定,为患者确定脑内丘脑底核为目标靶点及其相关坐标。靶点坐标确定后,由杨岸超教授带领张家口端医生团队为患者进行颅骨钻孔,通过机器人导航定位技术,成功实现电极植入丘脑底核,精准展示了优质的冬奥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现在,睿米手术机器人正在张家口赛区时刻准备着保障赛时医疗安全。
“5G急救单兵设备不仅可以同步摄制现场画面,还可以发送实时位置和文件等信息,便于组织开展多人视频会诊工作。”孙旭说。与此同时,百公里外的北京积水潭医院指挥中心的大屏上,远程分析诊断全过程的医护团队向孙旭提供完建议后,便即刻开始了赛场就近定点医院的人员调度。
从前方诊断到后方调度,还离不开“V指挥平台”的加持。
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产业互联网运营中心田澍介绍,5G急救单兵设备将上传的视频图像等数据,传输至“V指挥平台”这一虚拟大本营,以此实现云上数据的储存。随后,与平台系统相连接的各指挥中心可根据自身需求,完成影像资料的实时呈现和追溯调取。
与传统的摄像设备或微信视频的传输不同,从数据收发到节点建设再到后台运维,全链条保证业务安全是“V指挥平台”的最大亮点。
“就像给手机插入SIM卡一样,我们也为5G急救单兵设备配置了专用的信号卡。”田澍手持着一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向大家展示说,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研发人员对“V指挥平台”设置了特定的IP地址识别功能,明确了终端和调度台的访问权限。“好比双方对上了暗号,平台只能接受专用的5G急救单兵设备的数据传输。”
他介绍,为预防黑客入侵、机房故障等极端事件,研发团队还分别在北京联通行业云与中国联通骨干云中设计了相同配置的两套平台,以便故障发生时及时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