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冬奥会看人工智能AI的发展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由于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人工智能也成为近期冬奥的热门话题之一。从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可穿戴式体温计、滑雪场AI哨兵,到AI裁判以及一系列智能机器人成为全平台争相报道的内容,平时少与AI打交道的朋友也在转发评论。
尽管对于从事人工智能赛道的人来说,冬奥中的一些AI应用可能只是针对一些场景做了特殊优化,但经过此次冬奥会的宣传,提高了大众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度,并且不限于中国公民,凭借冬奥会的影响力,还培养了世界公民让人工智能成为生活一部分的习惯。而这还只是刚刚开始,逐渐渗透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必要路径。
1. 冬奥会网红
冬奥会有一个隐形网红,它就是猎豹高速4k摄像机系统。韩国短道速滑全军覆没,除了国际滑联细化判罚规则外,猎豹高速4k摄像机系统也功不可没。
请注意!不要称它为猎豹高速摄像机,它可是一套完整的摄像系统,包含摄像机、轨道车、陀螺仪组成的庞大系统。如果单从高速摄像机上看,技术难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市面上在售的高速摄像机就能满足需求,从每秒1000帧到每秒上万帧的都有。这套系统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在保证捕捉运动员比赛画面的同时,还能保持画面的稳定性,而且还能根据直播需要,实现加速、减速和超越等动作,更灵活地捕捉赛场上各种经常瞬间。
2.智慧餐厅
智慧餐厅和无人超市一样,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冬奥餐厅才真正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餐厅。
冬奥会的餐厅,要接待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摄影记者以及过万名转播人员,注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般的智慧餐厅,指的是利用互联网或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点餐、取餐、用餐以及收银流程,实现无人收银等功能。高级一点的智慧餐厅,还会配备“机器人服务员”,实现自动点餐、送餐以及后厨打理等等。
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智慧餐厅则将“智慧”发挥到了极致。结合媒体人员不同时区、突发任务多,用餐时间不规律等工作特点,智慧餐厅采用了汉堡机、煲仔饭机,炒菜机等十余款智能烹饪及传送设备,并且所有设备均能够24小时运作,不间断提供餐饮服务。
3.沟通无障碍
本届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将成为史上第一个沟通无障碍的奥运会。
智能语音技术和人工智能协同发力,官方自动语音转换和翻译独家技术将在冬奥会展现,同时自动翻译、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转换各项技术都会在冬奥赛场上以及冬奥团队中运用起来。
AI运动员训练辅助系统北京体育大学研究团队建立了无反光点人体运动自动捕捉人工智能系统,曾助力中国选手巩立姣和刘诗颖在东京奥运会女子投掷项目比赛中出色发挥,分获铅球和标枪金牌。
4.整体AI安全智理解决方案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比赛场地之一的张家口密苑云顶乐园,周边环境地形复杂,气候条件苛刻。为减少比赛期间的危险,乐园运用人工智能感知技术,拥有了从硬件到软件,从传统网络到物联网络的整体AI安全智理解决方案,实现全天候无人巡检系统,有效降低各类潜在风险,提升冬奥会滑雪场安全防范等级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5.“AI教练”
不仅在赛时,赛前人工智能技术也早早运用在备战北京冬奥会上。举一个比较近的例子,1月21日,中国花样滑冰协会引入了“花样滑冰AI辅助评分系统”。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主席申雪表示,希望这套系统可以帮助教练员和裁判员,以及帮助观众更好地观看比赛。
这套系统最大的亮点是可以实时直观地显示每一个动作的分数,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算法和深度歇息,对运动员的整体运动轨迹进行实时跟踪,根据专业评分标准,对视频数据的人体骨骼、形体动作进行捕捉识别,从而实现稳定性可视化的比赛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