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促使我国医疗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疫情的到来加速了医疗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医疗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智慧医疗新业态正在大显身手,显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十四五”期间,“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被提上日程,这将促使我国医疗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随着医疗设备的先进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传感器、机器视觉、连接器作为数据采集和万物互联的基础,成为智慧医疗市场的宠儿。然而,作为关乎“生命健康”的特殊赛道,医疗健康产业一直都面临着准入门槛高和周期较长的困境,无论是创新技术的研发、产品生产,或是后续的市场推广等环节都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医疗人工智能产业上游主要是为行业提供基础技术支持的行业,如医疗数据挖掘、算法等,典型企业有碳云智能、连心医疗、大数医达。下游主要为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层,主要的应用场景有医学影像、虚拟助手、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疾病风险预测、病历/文献分析,代表企业包括科大讯飞、华大基因、图玛深维、博奥生物等。而在医疗人工智能技术行业,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企业,这些企业开发出了针对医疗行业应用的各种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如智能影像辅助诊疗系统、导诊机器人、语音电子病历等。
在国家政策及医疗各领域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得到了快速扩容,2017-2019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1.98%,由此可以看出行业潜力巨大。据中国电子学会统计数据显示,到2021年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5.3亿元。
医疗,攸关生命安全。解决“看病难、难看病”问题,关系中国民生。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看不上病”和“看不起病”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必须加快补齐,为老百姓筑牢健康防线。
看病难,难看病,本质上是医疗资源“供求矛盾”的外在体现,相对老百姓对医疗健康的迫切需求,当前的医疗资源呈现供给不足、分配不均的不利局面。
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整个医疗系统造成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在疫情的“放大镜”下,更是凸显了医疗资源配置的供求失衡。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渐突出,通过打造智慧健康社区,缓解医疗资源压力、补齐医疗健康“最后一公里”,考验着房地产开发商的社区运营能力。实地集团智慧社区通过“家有健康”(joyhealth)配套提供社区医疗健康服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搭建高素质专业医疗团队,为社区医疗健康提供了一个智慧化的样板。
医疗机器人是机器人应用的细分领城之一,特指用于医院、诊所、康复中心等医疗场景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机器人,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FR)分类,医疗机器人又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四大应用领域。
在此思路下,建立区域性“智能医联体”,搭建共享数据中心,部署区域型智能医疗平台,通过网络互连、远程交互、数据共享、技术赋能的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水平,进一步促进区域资源内循环,才能保障了分级医疗制度的顺利开展。同时,通过共建平台方式,也避免了诸如服务器、算法平台等基础设施重复搭建造成的资源浪费,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的全面智能化升级。
AI在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已经覆盖多种常见癌种的筛查,产品本身也已经可以嵌入医生的工作流程。在疫情的催化作用下,AI+公共卫生、AI+医院管理、AI+医疗机器人、AI+药物研发、AI+健康管理和AI+医疗支付等领域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