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各地大力建设“智慧交通”!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成都轨道智慧乘客服务平台包括智慧票务(人脸识别)、智慧安检和智慧测温,是成都市政府下达的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该系统是国内迄今为止应用规模最大、集成度最高、产品序列最完整的“智慧城轨”一体化综合性项目。
其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智慧票务(人脸识别),是成都轨道集团按照国家《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及《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在严格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技术研发。
市民乘客下载成都地铁APP后通过上传、扫描面部特征即可进出闸机。该项技术结合疫情创新推出“支持戴口罩刷脸无感乘车”功能,有效实现了市民乘客出行“无接触”“高效率”“安全化”。2021年9月1日,成都地铁在已开通运营的12条地铁线路,287座地铁车站全面上线人脸识别过闸功能,成为全国唯一在全线网范围内所有闸机一次性全面上线该功能的城市地铁,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服务乘客超过2000万人次。为推动轨道营城、创新交通出行方式、实现智慧化运营管理、提升便民利民服务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进一步提升乘客出行体验,快速、精准解决乘客出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成都轨道大力推行智慧车站建设,在1、9、18号线的三线换乘站孵化园站试点打造“智慧车站”,上线了集智能客服中心、智能导乘屏、多媒体站台屏、智慧边门、智能售票机等功能于一体的多项智慧化乘客服务功能。
智能导乘系统新增了动态信息发布、信息切换显示、快捷导航、语音及触摸交互等功能。为解决乘客多样化需求,智能导乘系统与多媒体站台屏不仅实时呈现运营服务及结束时间、进出站引导、气温天气、站内设施、线网客流状态、车站周边服务等多元内容,还为乘客提供“一站式”自助客服的“一键交互”功能
通过该系统的运用,可实现乘客从进站到候车的高效引导和自助服务,带给乘客更舒适、更智慧的出行体验,有效提升了市民乘客乘坐轨道交通的便捷度和幸福感。
交通污染防治取得实效。打好大气污染治理组合拳,推进市中心和各县(市、区)建成区周边5公里国省干线、县乡道路路肩和公路两侧汽修厂硬化,加大对开平区、古冶区等国省干线、县乡道路和两侧厂企扬尘治理检查力度;扎实治理交通项目工地扬尘,规范非道路移动机械设备使用;聚焦市域、县域交界和市区、城区周边的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等重点路段,紧盯滦州市、丰润区等重点县区,突出重点时段,强化源头企业管控,依法依规严厉打击“百吨王”等严重超载车辆;开展汽修行业专项执法检查,督导企业做好VOCs治理、尾气超标排放维修等工作,深化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落实;配合发改、工信、商务、邮政等部门,推动氢能、电能货运车辆推广,加快国家级“绿色货运配送工程”创建,着力构建绿色低碳运输结构和能源体系。
交通疫情防控保障到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盯重点人群防护、重点部位督导、重点行业监管,深入“两站一场一区一口”、运输企业和公路运营单位,压实属地、部门、企业、个人各方责任。
据了解,2021年,全市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年度投资117.8亿元,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8万公里,高速公路“三纵五横一环”、国道“二纵五横一环”、省道“十四纵十一横”的综合路网布局日趋成型,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746公里,改造危桥23座,省民生工程、市民心工程超前超额完成,三女河机场T1候机楼改造提前完成,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合肥交警搭建了市区3条高架道路的智能管控,并围绕重点拥堵道路节点治理,建设了22个可变车道系统,高峰期排队长度最高降低21%。
2021年,合肥交警还搭建了交通流量分析研判和信号优化控制功能模块,实现了对路口渠化、视频、卡口流量数据动态采集和分析,以及对交通信号的分类管理、精准施策。截至目前,共完成了全市2380个路口建档,942个重点路口信号单点配时优化、14条干线路段绿波优化和4区域71个路口的协调优化,516处路口右转信号管控方案优化。优化后,干线通行效率提升7.8%,瓶颈路口停车延误降低12%。
打造交通超脑离不开创新科技支撑。2021年,为深化大数据实战应用,合肥交警建设了交通管理大数据平台。
截至目前,交通大数据中心已汇聚组织、人员、车辆、路网、事件、违法等10大类静态数据1.3亿条,每日汇聚动态数据4000余万条,梳理交通类数据资源目录112项,实现了数据研判“一库汇”。目前,通过建设交警微信公众号服务大厅、构建交管业务互联网服务统一“窗口”,合肥实现了电动车上牌申请、车驾管业务预约、一键挪车、停车诱导、城市道路施工信息发布等5大类23个常用交管业务办理,实现道路施工信息发布与高德、百度数据同步,大幅提升交通管理便民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