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交通行业装上“智慧大脑”,发展智慧交通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过渡的过程中,智能交通的产业格局正在改写。新基建的市场规模逐渐超过传统基建,云、大数据、深度学习、智能感知、人机交互等成为交通领域热词,传统智能交通企业正在逐渐让出在大项目中的占比,而互联网科技企业则逐渐掌握主动。
当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执笔写下《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当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纷纷拿下智能交通大单,交通信息化的市场新格局也随之展开。
互联网大厂崭露头角
据商务部党组成员、原副部长任鸿斌透露,2020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3547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6948亿元,年均增速14.39%。
2021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交通的智慧发展,加快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
8月3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应用场景,制修订一批技术标准规范,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智能管理深度应用,一体服务广泛覆盖,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效提升。
而2021年12月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字交通“十四五”规划则明确提出,到2025年,“一脑、五网、两体系”的发展格局基本建成,交通新基建取得重要进展,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如果说20世纪,我们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法是将二车道变为四车道,增加道路供给,但事实上新拓展的空间很快又被车辆填满,车辆频繁转换车道,往往造成了更大的拥堵。”乔纳森赖肯塔尔(Jonathan Reichental)博士表示,他曾担任美国加州城市帕罗奥图的首席信息官,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发展,21世纪应当有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有着类似的看法。在2021年9月举行的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上,他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当谈论城市交通的时候,机动车保有量往往是一个重要指标,并以此来判断交通资源的匹配和建设的需要。但事实上,机动车保有量与城市汽车在途量有明显的区别。以杭州为例,汽车保有量约为300万辆,但高峰时期在途汽车量仅有30万辆,占汽车保有总量的10%。”
“300万辆车所需要的资源,跟30万辆车所需要的资源,对于城市来讲是完全不同的量级,”王坚强调。如果单方面提高交通设施供给,铺设更多的路网、修建更多停车场,那么往往会造成大量资源的空置和浪费。如何合理高效地调配城市交通资源,这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近日,百度地图推出行业首个“一体化地图数据AI大生产平台”,开创了新一代数据生产模式,率先打造出标准地图(SD Map)、车道级地图(LD Map)、高精地图(HD Map)数据的标准化统一生产系统,攻克了不同精度等级地图数据一致性的关键难题,通过AI自动化能力的深度应用,大幅提升地图数据精度、鲜度和丰富度。
百度地图通过多种AI技术、工艺流程及生产平台的融合创新,大幅提升地图数据生产效率,推动“一张图”应用价值最大化,实现面向C/B/G多端产品的定制化输出。此前,百度地图还率先推出行业首个交通动态数据综合解决方案,该方案具备全国超过380个城市交通动态数据的分钟级实时更新能力,可为各领域政企用户提供“快、准、全”的交通动态数据服务。
截至目前,百度地图数据加工环节已实现96%AI化,效率较传统的地图生产模式提升超过30倍,道路覆盖里程已超过1100万公里,覆盖全球1.8亿 POI,数据更新时效大幅提升至分钟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