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国的智慧交通行业发展将更加充满活力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过去一个时期,上至国家级顶层设计,下到各省市的地方发展规划,多项智能交通相关政策出台。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智能交通的建设。这让所有智能交通的建设者、参与者感到非常振奋。
特别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发布,为国家大交通战略做了顶层设计和远景规划,勾画了未来15—30年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愿景和路线图,目标是要实现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其中智能交通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智能道路、智能高铁、智能船舶、智能物流、智能网联汽车等, AI、大数据技术等应用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2月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交通运输部发言人介绍,今年春运平稳有序,春运40天全国共发送旅客10.6亿人次,日均2650万人次,与2021同比增长21.8%。
百度地图迁徙平台也同样显示,2022年春运迁徙规模较去年农历同期有明显上升。
数据中隐藏着种种变化,涉及到宏观经济与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的地图,可以视为城市活力的“晴雨表”,甚至是经济活力的“风向标”。百度创新推出了地图AI时空大数据服务,可为重大公共应急事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城市规划、人口统计等提供决策参考,也让百度地图的生态更加繁荣、充满活力。
对于交通这一复杂的应用场景而言,并非是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手段的简单堆砌,而是要实现“提升效率、保障安全”的根本目的。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先进曾公开表示,智慧交通应该能够自我感知、识别、判断、解决问题。
这其中,“感知”是最为基础的能力之一。
几家大厂在布局智慧交通业务时都相当强调自身的感知能力,“统一底图”“数字孪生”“泛触达”“雷视融合”等,成为着墨较多的热词。
华为路网数字化解决方案总裁李晋波在参加活动时曾表示,随着智能驾驶、智能汽车的等级提升,车辆对路侧的需求越来越高,路侧数据的准确性、时延、定位精度的要求将发生质的变化,并逐渐从信息辅助(如预警、红绿灯)转向冗余判断。
因此,需要打造一个路网数字底座,从感知和认知的角度提升ToB管理能力。
而“地图底座+路侧感知+云平台”,正在成为大厂布局智慧交通产品的“标配班底”。
百度将高精地图、三维地图、智慧地图等地图能力,与百度智能巡检车辆,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车路协同路侧设备相结合,打造实时感知网络,并融入交通管理系统。
腾讯自动驾驶及智能交通解决方案中,也强调了从数据到地图、云平台到仿真推演的综合能力。
根据高德交通发布的报告,杭州在百城拥堵指数中的排名已从治堵工作开展的2013年的前3位降到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第31位。“这个数字的下降来之不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城市大脑应用为代表的一系列智慧治堵工作从辅助角色到关键力量的转变,智慧交通在交通拥堵治理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吴海卫介绍。
杭州的经验为不少城市提供了参考经验。高翔告诉记者,阿里的城市智慧交通项目已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城市交通方向,包括智慧交管、交通运行监测调度(TOCC)、出行服务(Maas)、智慧停车等。除了杭州,阿里还为昆明、成都、重庆、北京、柳州等城市提供智慧交通技术支持。
其中,根据昆明交警2022年1月发布的数据,全市有503个路口实现了“绿波带”,12条干线的通行延误时间平均降幅达到10.5%,一环内延误下降达到20%。
智慧交通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将成为城市治理的有效手段。“数据孤岛和业务壁垒一直是智慧交通的痛点和难点,”高翔说,“城市全域交通在数据上实现共享,业务上实现协同,是智慧交通发展的未来趋势。”
这就需要城市智慧交通做好顶层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避免重复建设才能实现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