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智慧交通行业发展你都了解哪些呢?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城市建设,交通先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智能交通再度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已连续七年在其全国两会提案中聚焦“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相关领域,他认为,智能交通为缓解交通运输碳排放提供了新的有效路径。
过去几十年,我国交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交通智能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智能交通是未来交通领域的主战场,已是行业共识。
过去一个时期,上至国家级顶层设计,下到各省市的地方发展规划,多项智能交通相关政策出台。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先后出台了《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智能交通的建设。这让所有智能交通的建设者、参与者感到非常振奋。
特别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发布,为国家大交通战略做了顶层设计和远景规划,勾画了未来15—30年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愿景和路线图,目标是要实现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其中智能交通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智能道路、智能高铁、智能船舶、智能物流、智能网联汽车等, AI、大数据技术等应用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交通领域中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及运营管理的智慧化,都需要大量IT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参与,需要云基础设施,这些都是互联网企业具备的能力。互联网企业进场后,将为业态发展提供助力。”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施雪松此前表示。
伴随互联网企业的入局,智慧交通产业格局正在被改写。
数据显示,2021年过亿项目中的传统智能交通企业占比相比往年有所减少,而华为、阿里、百度、腾讯等企业则逐渐崭露头角,拿下了25%的过亿大单,总规模(包含联合体中标)达22.8亿元。
与此同时,以各地高速集团为代表的高速公路运营者也在逐渐转变对智慧化的态度,从“被动入局”到“主动入局”,正在成为不少大型项目的主要牵头方。
尽管热度持续高涨,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智慧交通建设是条漫漫长路,无论是车端还是路端的智能化,都尚未进入成熟期。其中,以智慧高速为代表的路端智慧化场景,正处于较为激烈的变革期。
某业内人士总结,现阶段我国智慧高速顶层设计仍然不够完善,智慧高速建、管、养、运等标准体系尚未健全;同时,智慧高速领域在过去较长时间内存在“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的情况,不少项目投入产出比较低、智慧化效果有待评估、持续运营存在难度。
杭州的城市大脑建设起步于2016年4月,以交通领域为首要突破口,对利用大数据优化城市治理进行探索和实践,如今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长江三角洲南侧中心城市,也是杭州都市圈的核心。根据202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杭州全市常住人口接近1200万,在2010年至2020年间,保持了人口年均3.21%的增长率,交通出行方面压力不小。
阿里云交通物流行业副总经理、阿里巴巴数智交通研究院秘书长高翔告诉记者:“城市交通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交通管理者和出行者,从管理者的角度讲,要掌握城市实时交通运行态势,进而提高管理效率;从出行者的角度,能够及时获取准确实时的交通信息,享受更为便捷、廉价的出行服务是主要诉求,智慧交通正是从管理和服务两个端来改善城市交通的。”
城市大脑是交管人员的得力助手,它能够自动发现110种警情,并立即报警。截至2021年4月,杭州城市大脑日均自动发现警情3万余起,准确率达95%以上,从发现到报警平均用时仅10秒钟,交管部门可以快速调度警力前往处置。“杭州交通事故5分钟到警率达72.1%,5分钟快撤率达51.7%,从而将事故导致的交通拥堵影响降到最低。” 杭州市综合交通运输研究中心综合运输研究部主任吴海卫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