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给我们带来的福祉你都了解多少呢?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21年,《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货车司机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印发,对完善平台和从业人员利益分配机制、规范平台企业经营行为等进行部署安排。
上有部署,下有落实。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表示,交通运输部聚焦网约车、道路货运新业态,将“实施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抽成‘阳光行动’”作为“2022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之一。
在网约车方面,将督促主要网约车平台公司向社会公开计价规则,合理设定本平台抽成比例上限并公开发布,在驾驶员端实时显示每单抽成比例;
在道路货运方面,将督促主要道路货运新业态平台公司向社会公开计价规则,合理设定本平台订单收费金额或抽成比例上限、会员费上限等,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今年,在2021年的工作基础上,我部统筹考虑老年人在打车、乘坐公交等方面出行需求,将‘推行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作为2022年的更贴近民生实事。”王绣春说。
从具体措施来看,王绣春介绍,在打车方面,将进一步推动提升巡游出租汽车电召服务,完善网约车“一键叫车”、电话叫车功能和服务响应。
在公交出行方面,将打造敬老爱老城市公共汽电车服务线路,在全国新增1万辆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共汽电车,推动城市公共汽电车站台适老化改造,在地铁车站配备轮椅渡板,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便利条件。
随着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加速,“聪明的车”驶向“智慧的路”已在多地变成现实,车路协同发展成为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重要路径。作为汽车产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自动驾驶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
目前,自动驾驶行业内存在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两大技术路线。单车智能主要是通过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车载传感器和车端的决策算法实现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则是利用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等车载网络传感器配合高精度地图来获知路况,并将相关信息传输到车端,补充车端能力的不足。
目前,自动驾驶的一些长尾技术问题仍待解决,导致落地场景有限制。而车路协同通过信息交互协同、协同感知与协同决策控制,能极大地拓展汽车的感知范围、改善汽车的感知能力,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规模化落地速度。
2020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将“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任务,明确了“分阶段、分区域推进道路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建设。”随着北京、广州、长沙、上海等多个城市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车路协同加速发展,城市交通管理迈向智能化、一体化的崭新阶段。
邓志东还指出,从微观到宏观,自下而上地,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就可以掌握更大时空尺度的交通态势。利用宏观交通态势感知,同样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也可以自上而下地指导对微观交通的治理,比如城市堵点的细节治理,比如指导学校、医院、商圈、景区、社区等重点区域的综合交通治理。
在智慧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大有作为。“从技术上来说,在智慧交通新基建的支撑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地赋能智慧路网,可以构建城区级的、城市级的智慧交通大系统。通过发展智慧路网,特别是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来协同解决‘大城市病’,包括一些城市治理中的难题。我们既要关注整体也要关注细节,使微观的交通细节和宏观的交通态势,相辅相成,从而为现代交通出行赋予智慧的灵魂。总之,要实现‘聪明车’+‘智慧路’,关键就在于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实现人-车-路之间的互联互通与标准化体系建设,通过发力城市交通新基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以科技手段最终解决交通治理难题。”邓志东强调。